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6390字。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仿真联考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莱夫勒在研究白喉的早期,证明了实验动物因注射白喉杆菌而死亡时,细菌仍留在注射点的附近。他认为动物死亡是由细菌的毒素所造成。根据这一假说,鲁(法国细菌学家)做了大量实验,企图证实细菌培养液中的这种毒素,虽做了很多努力,却都失败了。尽管如此,鲁仍坚信这一假说,最后孤注一掷,给豚鼠注射了三十五毫升的大剂量培养液滤液。奇怪的是,这只豚鼠在注射了如此大量的液体后居然没死。过了一些时候,他满意地看到这只豚鼠死于白喉中毒。确认了这点以后,鲁很快就查明,他的困难是因培养液中细菌培养时间不够,从而产生毒素不足所致。因而,增加细菌培养的时间就能制成毒性很大的滤液,这一发现引出了预防白喉的免疫法,并使抗血清用于治疗。
  贝尔纳根据神经冲动沿交感神经传导并引起化学变化从而在皮肤中生热的假说,切断了家兔颈部的交感神经,希望导致兔耳变凉。使他吃惊的是,该侧的耳朵却变得更热了。贝尔纳没有意识到耳血管与通常使耳血管保持适当收缩的神经作用是有联系的;结果血液流量增大,耳朵变热。他是完全偶然地发现了动脉中的血流量是由神经控制这一事实。这是自哈维经典性的发现以后,对血液循环认识最重要的进展之一。贝尔纳在实验过程中显示了他放弃原有推断、追踪新线索的能力。他在叙述这次经过时写道:“我们对于正在研究的设想,绝不应过于全神贯注。”
  在大不列颠和澳大利亚西部某些地方出现一种羊群的神经性疾病,叫做缺铜病,原因多年不明。在澳洲西部,根据某种理由。贝内茨怀疑该病是由铅中毒所致。为了证实这种假说,他用铅的抗毒剂氯化铵来治疗羊群。第一次试验效果很好,但是后来的试验却不成功。这使人们想到该疾病是由于缺少某种矿物质所致,而这种矿物质可能少量存在于第一次使用的氯化铵中。贝内茨根据这个线索进一步研究,很快就证实该疾病是由缺铜所致,而过去并不知道有因缺铜引起牲畜疾病的先例。贝内茨自己说:“澳洲西部病原问题的解决是由证实错误假说时发现的偶然线索所致。”
  (摘编自贝弗里奇《科学之路•实例》,有删改)
  材料二:
  假说是研究工作者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其主要作用是提出新实验或新观测。确实,绝大多数的实验以及许许多多的观测都是以验证假说为明确目的来进行的。假说的另一作用是帮助人们看清一个事物或事件的重要意义。若无假说则这一事物或事件就不说明问题。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贝尔纳认为,科学家对于研究假说不能过于执迷,要学会果断地及时转向。
  B. 经过证实的、具有普遍性的、符合一般科学理论的假说,就可以成为定律。
  C. 提出正确的假说对科学研究来说非常重要,它是科学家最重要的思想方法。
  D. 科学家验证假说的过程表明科学发现往往出于偶然,所以不能忽视偶然性。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验证假说的过程中,要重视补充和修正,因为它有可能让我们发现新事实。
  B. 在科学实验和观测过程中,相比于证实,科学家们往往更重视并致力于证伪。
  C. 高明的研究工作指导者应该想方设法引导研究人员自己提出研究假设和计划。
  D. 对假说进行评判的审查者不应轻易接受一个假说,也不要轻易否定一个假说。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为了研究糖尿病,贝尔纳曾经成功地穿刺小白鼠的第四脑室,造成糖尿病,但此后多次实验,却无法再现这次实验,直至找到必需的精确方法时才成功。
  B. 兽医施密特为治疗病牛的产乳热,为病牛注射碘化钾溶液的同时注进大量空气,他认为空气能把溶液推到乳腺各部,这种疗法非常有效,但不久以后,人们发现只注入空气也同样有效。
  C. 1932年,杜马克发现染剂——百浪多息对链球菌具有疗效。当法国化学家特雷弗再次合成这种药物时,他发现,药物之所以有效并非由于它是染剂,而是由于包含了磺胺,而磺胺不是染剂。
  D. 两位西方教授1889年研究胰脏功能时,切除了一只狗的胰脏。事后助手意外发现这只狗的尿招来了成群的苍蝇。教授分析尿的成分后发现其中有糖。由此,人类发现了糖尿病和用胰岛素控制糖尿病的方法。
  4.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入材料二第五段中横线上的句子是(   )
  A. 新事实的发现者,往往是自己的反叛者。
  B. 假说和实验,是科学发现不可或缺的双翼。
  C. 除了它的创始人,谁也不相信假说;除了那些实验者,人人都相信实验。
  D. 提出一个假说,比验证一个假说更难能可贵。
  5. 请结合上述材料一中有关“假说”的事例以及下面哥伦布航行的故事,从“假说”的角度,概括第一流的科学发现的主要特征。
  哥伦布航行的故事具有科学上第一流发现的很多特征。哥伦布全神考虑着一个设想:既然世界是圆的,他就能向西航行到达东方。他曾从一个水手那里获得了新的佐证,此人被大风刮离了航道,据他自己说,他在西方重登陆地,然后返航。他好不容易才得到资助,得以检验自己的设想,而且,在进行实验性航行的实际过程中也历尽了艰辛。最后成功的时候,他找到的不是预期的新航线,而是整整一个新大陆。大约任凭一切佐证于他不利,他仍然死死抱住自己的假说不放,并相信自己是找到了通往东方的航线。他生前所获赞誉和酬报甚少,不论他自己或是别人都未充分认识到他的新发现的意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就可以成为定律”错,从“如果假说适用于各种情况,则可上升到理论范畴;如果深度够,甚至可上升为‘定律’”可知,“经过证实的、具有普遍性的、符合一般科学理论的假说”“可上升到理论范畴”;“深度够”才能被称为“定律”。
  C.“它是科学家最重要的思想方法”错,无中生有,原文只阐述了假说的重要性,没有任何根据。
  D.“科学家验证假说的过程表明科学发现往往出于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来的是乌鸦
  [意大利]卡尔维诺
  这溪流是张用轻盈清澈的波纹做成的网,网中水在流。不时地,就像是银色的翅膀扑腾在水面上:那是一条鳟鱼的背脊在闪闪发光,很快又顺着“之”字形没入水中。
  “这里全是鳟鱼。”那些人中的一个道。
  “如果我们扔一颗炸弹进去,它们就都会肚皮朝上地浮出来了。”另一个人说。接着从腰带上摘下一颗炸弹并拧起了火帽。
  就在那时,一直在观察他们的小伙子往前走了一步,那是一个山里的男孩,脸是苹果形的。
  “你给我。”说罢就从他们中的一个人手上拿过步枪。一条鳟鱼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