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270字。

  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涂);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在空间转移的持续。但是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所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成为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②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者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③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另一例
  子。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的层出不穷的变奏。但是这些变奏丈“万变不离其宗”——主题。水波消消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你形象地看到儿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嬉戏,从而使你“知鱼之乐”焉。
  ④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复若
  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给予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突出某一种效果,表达出某一种思想感情。
  ⑤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⑥就以首都人民大会堂为例。它的艺术效果中一个最突出的因素就是那几十根柱子。虽
  然在不同的部位上,这一列和另一列柱在高低大小上略有不同,但每一根柱子都是另一根柱子的完全相同的简单重复。至于其他门、窗、檐、额等,也都是一个个依样葫芦。这种重复却是给予这座建筑以其统一性和雄伟气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形象上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⑦历史中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已被拆除了的)中华门(大明门、大清门)开始就以一间接着一间,重复了又重复的千步廊一口气排列到天安门。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又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再进去,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并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乐句、乐段)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虎、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全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或建造的,连彩西、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我们完全可以说它们“千篇一律”。
  ⑧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虽然那些殿堂、楼门、廊庑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儿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此空间进入彼空间,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所以舞台艺术是时空的综合的持续。
  B.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C.从艺术效果上,形成人民大会堂统一性和雄伟气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几十根柱子完全相同的简单重复。
  D.千篇一律的建筑和千变万化的画面让北京故官达到了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最高的成就。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主题和变奏,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
  B.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比音乐、舞台艺术、美术等艺术上还要重要。
  C.颐和园的长廊的几百个根柱子如果化“千篇一律”为“千变万化”,那将是无法想象的败笔。
  D.像北京故宫这样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
  3.下列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利用树木、船只、瓦陇的共同特征重复排列取得统一性重复,又在不同阶段变换位置,步步引人入胜。
  B.《蒹葭》中“菲葭”“白露”“溯洄”“溯游”“在水”等在全诗中反复出现,辅以“苍苍”“萋萋”“采采”“方”“央”“湄”“滨”“证”等的变化。
  C.福建绳武楼高三层,由12个相似的单元构成。每个单元的第一层是客厅、厨房和一间
  卧室;第二层是各户私房;第三层是朝天院,设有通廊可环绕全层。
  D.京剧净丑的脸谱,每个角色又有一个专谱。其底色多是根据说唱文学中的描绘或演员自己的想象设计的。如关羽的底色是红的,包公的是黑的。
  4.材料中用了哪些例子来证明“千篇一律”这个观点?请简要概括。(4分)
  5.北京四合院是否具备优秀建筑的必备条件——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分析。(5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压迫(节选)①
  丁西林
  〔开幕时,一个着粗呢洋服、长筒皮靴的男人坐在茶几旁边的一张椅上抽烟斗,一个老妈子立在门外。〕
  王  妈  (摇头)看那样子,太太不像肯答应把这房子租给你。
  男  客  不把这房子租给我?谁叫她受我的定钱?
  王  妈  是的,那只怪小姐不好。其实——嗅——太太的脾气也太古怪了。像你先生这样的人,有甚么要紧?深更半夜,屋里有一个男人,还可以有个照应。
  男  客  这房子并不坏,为甚么没有人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