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950字。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 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世界古代美学有三大系统:中国美学、希腊美学、印度美学。中国美学不仅在产生的时间上早于希腊和印度,而且在思想的合理性与深刻性上也有超越希腊、印度的地方。但现在,由于西方至上主义的存在,一些人看不到中国古代美学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而把发端于古希腊的西方美学放在最高位置。
  2015年10月14日,《参考消息》登载了一篇译自英国《卫报》网站的文章。文章对秦始皇时期的大型陶塑兵马俑持肯定态度,但又说它是在希腊雕塑家的帮助和指导下完成的。这是极其荒诞的无稽之谈。首先,从艺术上说,古希腊的雕塑是石雕,在表现男性时都是裸体的,目的是为了表现男性身体的强壮,身体再高也不及真人高;而兵马俑是陶塑,每个都穿上了战士所穿的盔甲,与真人一样高,目的是要表现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培养出来的许多质朴、勤劳、英勇的“耕战之士”。这说明古希腊再好的雕塑家都不可能指导兵马俑的创作。其次,在中国史籍中,从未有秦始皇时期希腊人曾到过中国的记载。即使有DNA鉴定说明那时曾有欧洲人到过中国,也不能证明到来的人必定是希腊人,而且还正好是一位雕塑家。秦始皇时代面临国内种种紧急的问题需要处理,他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和他一无所知的希腊人交往。实际上,中国和欧洲的交往,始于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
  如果说古希腊雕塑对东方也曾发生了影响,那绝不是对中国兵马俑制作的影响,而是对印度雕塑的影响。只要把印度雕塑和希腊雕塑加以比较,就可以发现两者的相似之处是很明显的。原因很简单,公元前327年,马其顿时代的希腊人入侵和占领了印度河流域的上游地区,把古希腊文化带到了印度。直至公元前317年,马其顿的希腊驻军全部撤离印度。除希腊人外,曾入侵和占领印度某些地区的还有属于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后成为古印度的主要居民)、波斯人、安息人……当然,从文化上看,古印度也有自己的文化,就是以婆罗门教的教义及其后释迦牟尼在反婆罗门教过程中创始的以佛教教义为中心的文化。但这种文化又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就像前面所指出的,印度的宗教雕塑就深受希腊雕塑的影响。再如婆罗门教所讲的诸神类似于希腊人信仰的众神,因此马克思说,从印度“婆罗门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希腊人的原型”。印度古代著名的史诗《摩诃婆罗多》被马克思称为“印度的《伊利亚特》”。
  反观中国,比印度历史更早的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与印度古文化的发展有根本的不同。它是在没有遭受任何外族入侵占领的情况下独立地发展起来的,这就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中国文化基因”和与之密切相连的“中华审美风范”,并取得了为古希腊、古印度所不及的更高成就。
  (摘编自刘纲纪《由中国古典美学探寻文艺评论的根脉与未来》)
  材料二:
  中新社记者:从历史维度,您怎么样看中华文明基因中的开放的元素?
  李筠:其实中华文明一直是很开放的。从地理意义上看,必然是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认为,在世界古代三大美学系统中,中国美学不仅发源的时间最早,且具有独特的文化基因,还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B.材料一指出古代印度虽然也有自己的文化,但因为屡遭外敌入侵占领,所以它只是希腊文化的复制品,缺乏独立的品格。
  C.材料二认为,开放的元素一直存在于中华文明基因中,它体现在古代中国的地理概念中,记录在古代文化典籍里,并得到传承。
  D.材料二否定了“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不断的文明”的说法,认为有些文明看似消失,但其精华因被其他文明悦纳而得以留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代文化是独立地发展起来的,因此秦兵马俑的艺术成就远高于印度雕塑。
  B.中国古代美学对印度的影响比不上古希腊美学,以致美学领域有了西方至上主义。
  C.理性、共和这样的文化精华依然留存于今天的文明中,所以古希腊、古罗马并没有灭亡。
  D.中华文明的开放,也可体现在中国古人很早就关注人性和“如何看待人”的问题上。
  3.下列选项,不能用来替换材料二画线部分的一项是(3分)( )
  A.比如《礼记》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B.比如《论语》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内省”。
  C.比如《离骚》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比如《师说》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4.材料一介绍了古希腊文化对古印度文化的影响,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5.有西方学者认为: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中华文明是西方文明最大的威胁。对此你如何反驳?请结合材料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桥      废名
  (1)小林放午学回来,见了饭还没有熟,跑到“城外”去玩。
  (2)初夏天气,日光之下现得额上一颗颗的汗珠,这招引一般洗衣的妇人,就算不认识他也要眼巴巴的望着他笑。小林在那河边站了一会,忽然他在桥上了,一两响捣衣的声响轻轻的送他到对岸坝上树林里去了。
  (3)前面一匹黑狗,——小林止步了。他那里会怕狗?然而实在有点怕,回了一回头,——你看,俨然是走进了一条深巷子!他一个人!
  (4)其实他已经快要穿过了这树林,他的心立刻随着眼睛放开去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