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550字。
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文化传承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开创了新的局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摘自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陕西文物资源丰富,为探明“何以中国”,揭示文化传统,讲好中国故事,陕西考古人孜孜不倦。
陕西省文物局近日发布最新成果——黄河流城发现百万年连续古人类文化遗存。“新发现拓展了黄河流域古人类生存演化的时空框架,更加有力地实证了中华文明的突出连续性。”陕西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文利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华文明历史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前提。
B.我国文化传承发展呈现新气象、开创新局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这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
C.三秦大地重现文物光彩,上演中国式浪漫,邀请八方来客赴千年之约,主要得益于多项考古项目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D.三山五园艺术中心将对公众开放,首钢园区工业遗存成为“网红打卡地”,这些建设成果点亮北京城市文脉,彰显古都新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意在证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这一观点。
B.材料二与材料三都谈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特点,不过二者论述的切入点并不相同。
C.材料三开门见山,指出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历中文化资源是城市建设与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D.材料三认为,古北口镇精心打造主题旅游线路,目的是将这些长城点段更好地展示给民众。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支撑“中华文明且有连特性”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先民就开始栽培粟和黍,研究烧制陶器,用于存放、蒸煮等食物。
B.北魏第一个洞窟——259窟中,中原的人字批顶和印度融入西域的中心塔柱雏形和谐共存。
C.明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所到之处没有杀戮、抢劫,而是给各国送去茶叶、丝绸等礼物。
D.从距今至少3600年的甲骨文到篆书、隶书、楷书,汉字的字形和读音的演变皆有迹可循。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中化文化传承发展
时间轴 特点 方式
连续性 创新展为主
传统展为主
A.在历史长河中,虽然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但是中华文明却能断而再续,复兴传承。
B.在时间1期间,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方式以修复遗迹、举办展览、深耕文旅产业为主。
C.在时间2期间,大运河、长城和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汇聚文化资源,擦亮古都名片。
D.在时间2及以后的时间里,随着科技高速发展,创新展览方式必将代替传统展览方式。
5.龙年春晚《山河诗长安》中,李白跨越千年,乘鹤而来,古今对饮,千人齐诵经典。分镜头串连丝路花街东市、大雁塔、大唐不夜城等场景,呈现长安文脉,演绎盛世山河。请结合材料,谈谈这一节目燃爆全网的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木器时代
迟子建
木碗透出的茶香气使玻璃窗上的霜花融化了,这是外祖父撂在窗台上的一碗茶。外面北风呼号,霰雪狂飞,而木刻楞房屋里却炉火熊熊。木柴噼啪地燃烧,把热气播撒到每一个塞冷的角落。外祖母坐在灶房里用木梭子织网,家族的年轻女人则用木质的梳子挽起高高的发髻。狗、猪和鸡守着它们的木质食槽吃东西。狗将木槽子舔得光光溜溜的,使其透出木质本色;而鸡则用利喙将长形的木槽啄起一层茸茸的白毛。这时候我躺在木质的摇篮里咿咿呀呀地叫着,口水弄湿了脖子,我不时伸出手去拍摇篮的侧面,那上面画着荷花和鸳鸯的图案。大人们到江上去捕鱼,将捕到的鱼放到木盆里,然后回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