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440字。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友情提示】沉着冷静 相信自我 把握时间 慎思精答 祝你成功
一、基础积累(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是中华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对于海内外中华儿女来说,无论身处何方、走得多远,“过年回家”是不变的寄望。年味,是经历漫长旅途后与家人团聚的温馨,是拎着年货走亲访友的热闹,是大街小巷掌灯结彩的喜庆,是对新年更美好生活的祈愿。随着时代 ,中国人过年有了更多 ,数字人民币红包成为春节喜庆新 ,不少家庭尝试“旅游过年”新 ……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不变的是刻进中国人骨子里的家文化。英国广播公司一部纪录片聚焦中国春节的视角,目的正是“亿万人同时迁徙的壮观,只为了春节的一次团圆”。读懂了春节,也就读懂了中国人候鸟归乡般的团圆情结与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家国情怀。
①春节喜庆祥和,代表着春的祝福和温暖,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和睦、和谐、和平的精神内核,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②中国推动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务实行动,传递了希望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交流互鉴,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携手同行的美好愿望。③而春节,正是中国和全世界朋友共贺传统佳节、共享中华文化、共度美好时光的又一个契机。④(选自《人民网》2023/12/26)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迁徙 交流互鉴(qiān) B.漫长 携(xié)手
C.温馨 内核(hái) D.掌灯结彩 祈愿(qí)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随着时代 ,中国人过年有了更多 ,数字人民币红包成为春节喜庆新 ,不少家庭尝试“旅游过年”新 ……
A.变迁 方式 元素 体验 B.变动 方法 要素 感觉
C.变迁 方法 元素 感觉 D.变动 方式 要素 体验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
英国广播公司一部纪录片聚焦中国春节的视角,目的正是“亿万人同时迁徙的壮观,只为了春节的一次团圆”。
A.英国广播公司一部纪录片之所以聚焦中国春节,正是“亿万人同时迁徙的壮观,只为了春节的一次团圆”。
B.英国广播公司一部纪录片聚焦中国春节的视角,正是“亿万人同时迁徙的壮观,只为了春节的一次团圆”。
C.英国广播公司一部纪录片之所以聚焦中国春节,目的正是“亿万人同时迁徙的壮观,只为了春节的一次团圆”。
D.英国广播公司一部纪录片记录中国春节的视角,目的正是“亿万人同时迁徙的壮观,只缘于春节的一次“团圆”。
4.将“和家人坐在一起,相互倾听,共同欢笑,这样的美好时光最是抚慰人心”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5——9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怎么。
5.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不知其旨也 旨:味美 B.然后能自反也 反:同“返”,返回
C.君子之学必好问 好:喜欢,喜爱 D.舍问,其奚决焉 舍:放弃,舍弃
6.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其此之谓乎
A.其真无马耶 B.不知其旨也
C.而或不知其细 D.安求其能千里也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阐述的是“教”与“学”的关系,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
B.【乙】文的首句“君子之学必好问”明确表明“学”与“问”的关系,且下文围绕这点进行阐述,所以“君子之学必好问”是中心论点。
C.【甲】【乙】两文都用道理论证,层层推进,有很强的逻辑性。
D.【甲】【乙】两文都从正面进行论证,都没从反面论证观点。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9.请用“/”给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2分)
相辅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