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280字。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24年中考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题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化中学举办以“承经典文化,燃青春明灯”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受同学们的喜爱,下面请你一起参与其中,完成各种任务。
  一、基础 (29分)
  任务一:古韵悠扬,经典咏流传
  1.诗词表达情感丰富,请完成表格。(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方法 诗句 小结
  找惑象 月 (1) □□□□□,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找到意象理 解 诗 歌情感。
  (2)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吕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4) □ (5) 欲渡黄河冰塞川, □□□□□□□。(李白《行路难》)
  (6) 云横秦岭家何在,□□□□□□□。(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理情感 (7) 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顥《黄鹤楼》)
  (8) 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 抓 住 关 键词感悟情思。
  辨方法 比喻 (9) □□□□□□□, □□□□□□□。(李商隐《无题》) 分 析 写 法感 受 作 者心境。
  白描 (10)□□□□,□□□□□□□,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2.有些同学在默写苏轼的《水调歌头》时会把“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写成“蝉”,请结合知识卡片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里用“女”字旁的“婵”。(2分)
  知识卡片
  “婵娟”通常用来形容姿态美好。古诗文里多用来形容女子,如唐代方干《赠赵崇侍御》诗“却教鹦鹉呼桃叶,便遣婵娟唱《竹枝》。”也形容花木、明月或月光等。
  文化中学其中一个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系列阅读活动,请完成3-9题。(17分)
  俗话说:  “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潮汕英歌。”英歌舞属汉族广场情绪舞蹈,能让舞者抛弃所有zì cán xíng huì的念头和 jiǎo róu zào zuò的姿态, 展现自信的雄姿。汕头市潮阳区,揭阳市普宁市、惠来县、汕尾市陆丰市、潮州市潮安区是英歌舞最盛行的地区。根据民间艺人的口耳罩传和一些佐证资料的介绍,湖阳英歌的出处源自明代。从北方传入汕头湖阳区。
  潮阳英歌最早可能起源于古傩礼和图腾崇拜,在延续中有一定变化,至明代吸收北方大鼓子秧歌,逐渐            为英歌舞,成为潮汕地区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民间舞蹈艺术,成为当地民众            的文化追求。
  潮阳英歌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融合地方戏曲武生招式、南派武术以及田间地头的农务动作,具有不容xiè dú的阳刚之气。它在实践中形成一些不同的流派风格,按舞蹈节奏的板式划分,大致可分为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和快板英歌三种。慢板英歌的节奏较为自由,动作稳健、朴实而庄严。在表演中,慢板英歌强调的是慢中见势。势中显气。凝重古朴而又            优美。中板英歇则介于慢板与快板之间,它融合了快板的动力与慢板的稳健,形成了独特的节奏和风格。快板英歌节奏明快,动作迅速有力。它通常包含对打套式、南山文派和南山武派三种类型。快板英歌中的对打套式融入南举的单打、三面打、四面打的拳路套式,展现了南派武术的特色。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1) zì cán xíng huì (   )  (2) jiǎo róu zào zuò (    ) (3) xiè dú (  )
  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进化 矢志不渝 舒展             B.演化 根深蒂固 舒展
  C.进化 根深蒂固 舒适              D.演化 矢志不渝 舒适
  5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根据民间艺人和一些佐证资料的介绍,潮阳英歌的出处源自明代。
  B.根据民间艺人的口耳辈传和一些佐证资料,潮阳英歌的出处源自明代。
  C.根据民间艺人的口耳棐传和一些佐证资料的介绍,潮阳英歌源自明代。
  D.根据民间艺人的口耳棐传和一些佐证资料的介绍,潮阳英歌的出处源于明代。
  6.活动一:学海无涯,燃文化之光 (2分)
  文化中学对学生去图书馆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个图表的主要信息。
  7.活动二:妙语连珠,品本土风华 (2分)
  在赏读“汕头胜景对联”时,小文看到一副很有意思的对联,他把对联拆开要考考小化,请你帮小化重新排好这副对联。
  春水 皆宝幛 青山 一竿 尽清波 四面
  8.活动三:书香溢卷,承经典风韵
  对九年级教材上册推荐阅读的两部名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2分)
  A.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自由诗的特点非常明显,抒发了对抚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