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6360字。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4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马克思说,“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
  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说过:“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充分说明,无论是物种、技术,还是资源、人群,甚至于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断传播、交流、互动中得以发展、得以进步的。我们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我们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摘编自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材料二:
  近年来,国风音乐聚集了人数众多的爱好者,也吸引了研究者的关注。2022年某音乐研究机构《国风音乐内容生态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1年,播放量过亿的爆款国风音乐有51首,播放量破百万、千万的作品数量呈上升趋势。国风音乐正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风音乐的歌词很多来源于古典文学,旋律很多来源于中国传统音乐,编曲配器广泛运用民族乐器,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B. 国风音乐带着当代人的审美旨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因此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更加富有律动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旨趣。
  C.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国风音乐的蓬勃发展,通过多种数字时代独有的制作与传播方式,国风音乐被更多的观众所了解。
  D. 国风音乐丰富了当代的文艺舞台,但作品深层次文化内涵的表达和审美意境的塑造还有待提升。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是文化创新的宝藏,我们不能割断历史,应加以总结和继承,以指导我们当前的工作。
  B.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说明,思想、文化要发展进步,应不断传播、交流、互动,而不应存在隔阂、冲突、文明优越。
  C. 近年来,国风音乐备受喜爱和关注,国风乐曲的超高播放量可为明证,可见国风音乐已完成了大众化的成功转型。
  D. 材料二在论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国风音乐提供创作资源时,列举了《惊鸿舞》等大量当代流行的国风作品实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配乐将民族元素与管弦乐队相结合,融入了好莱坞的音乐风格,赋予了该影片动画“大片”的色彩。
  B. 民族管弦乐合奏曲《闯将令》作为《大圣归来》中悟空第一次亮相时的配乐,一下子就将观众拉回到1978年经典动画《大闹天宫》的情境中,怀旧感十足。
  C. 《白蛇:缘起》中外合作。整体制作偏外国风情,情节紧凑转合,画面帧帧质感,风景栩栩如生,打斗的场面细腻,水平颇高。
  D. “巾帼英雄”组歌以传统文化元素为基础,以流行音乐为载体,讲述了民间传诵不衰的巾帼故事,再现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成为新国风音乐的代表。
  4. 请结合文本与下面的图表进行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9-2021年度国风歌曲播放量有所增长,表明“国风歌曲”成为音乐新宠,几乎是全民爱“国风”。
  B. 两年间排名前100的国风歌曲播放量增长了13.59%,可见绝大多数听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趋向是基本一致的。
  C. 两年间播放量破亿的歌曲数量成倍增长,播放破百万、千万的作品数量呈上升趋势,可见国风音乐的创作力和影响力都在提升。
  D. 2019-2021年国风歌曲播放量数据的落差表明,国风歌曲的质量参差不齐,优秀作品不多,尚有可提升空间。
  5. 国风音乐是怎样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国风音乐带着当代人的审美旨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因此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更加富有律动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旨趣”以偏概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更加富有律动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旨趣”的原因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融入中外的现代音乐技法和对国风音乐表现空间的积极探索。
  故选B。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沉香
  祁云枝
  在海南海口,一棵白木香树,用身上的伤痕,讲述了它的故事,沉香的故事,还有大诗人苏东坡的故事。
  站在人的角度看,粗皮大叶的白木香树其貌不扬,树体无形,叶子、花朵和果实,无姿,亦无彩,疏松脆弱的材质,甚至难以制作家具。
  白木香树掀动唰唰作响的树叶,说:树亦不可貌相。
  是的,它以沉香扬名四海。千百年来,白木香树一直身体力行——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香。
  海南是海洋性气候,像娃娃脸,说变就变。一场风暴后,岛屿上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