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940字。
江苏省南通市2024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三)(三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94岁的艺术大师黄永玉上台给比自己小整整30岁的故宫院长单霁翔颁奖。
“故宫很具体,走遍9000多座房屋,1200多座建筑,每天沿着宫墙走一圈,踩破20双布鞋。”
这是2018年12月15日“影响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盛典上的一幕。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荣获年度文化人物。
2012年年初,故宫正低潮。深陷失窃、会所、错字、拍卖、封口、瞒报、逃税等“十重门”。
58岁的单霁翔临危受命,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新院长。大家都很关心新官上任会有哪三把火,单霁翔却笑言:我一把火都没有,因为故宫古建筑群最怕火。
上任伊始,单霁翔穿着一双老布鞋,带着助理,绕着故宫走了一圈儿。故宫的1200座建筑,9371间古建,凡是门都要推开看一看。
从位于神武门西边的院长办公室出门向西,沿故宫红墙逆时针行走一圈大约4公里。自2012年初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至今的每个工作日,这样的例行巡查已经让单霁翔走坏了20多双布鞋。
大夏天,助理脖子上挎着相机,吭哧吭哧跟着跑,偷偷抱怨:“跟着我们院长,费鞋。”
故宫收藏着众多文物,鲜有人能够将其数得一清二楚,但单霁翔做到了。他可以将文物数量精确到个位数:
1862690件(套),这是2016年底的数据。
(摘编自《故宫,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材料二:
对于几个世纪前的外国人来说,进入古老的东方帝国——中国的宫廷甚至面见皇帝,是一件相当不易的事情。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一到中国,就将此作为自己最大的目标。在中国生活了接近二十年后,他才终于得到机会,一睹紫禁城真容。
利玛窦在札记中记录,他们被召入一间大殿,“看上去足可容纳三万人,是一座壮丽的皇家建筑,大殿的另一端,有一个顶部高拱的房间,有五扇大门,通向皇帝的起居室。皇帝的宝座就在这个高拱着的圆顶的下面。”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荣获年度文化人物,黄永玉颁奖,表明单霁翔影响力大。
B.在中国生活近二十年的传教士利马窦,终于得到机会一睹紫禁城和皇帝的风采。
C.从文明产生发展的进程看,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故宫的布局体现儒家的理想追求。
D.紫禁城设计理念彰显中华传统文化“中和”思想,天人、社会、身心都很和谐。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中例行巡查故宫的单霁翔,已经走坏20多双布鞋,意在说明故宫之大。
B.材料二中传教士受到的礼遇与欧洲社会的“中国热”体现了中国与世界的交融。
C.材料三以中西画师交往中产生新画风为例,告诉人们文化交流往往会产生佳作。
D.以故宫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平性,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相得益彰。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入横线处的一项是(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欧洲文明展览在故宫中举办最为适宜。
A.以游客的合理需求为第一出发点,同时考虑故宫所承载的文化导向性作用
B.故宫不仅是咱们国家传统文化的一大象征,也是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象征
C.古代欧洲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作过重大贡献,促进过生活水平的提高
D.古代欧洲文明是全世界共有的遗产,中国是全球分布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4.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采用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请结合内容分析其效果。(4分)
5.请以“故宫文化”为例,分析文中画线部分“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具体内涵。(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敬悼许地山先生
老舍
地山竟自会死了——才将快到五十的边儿上吧。
他是我的好友。可是,我对于他的身世知道的并不十分详细。不错,他确是告诉过我许多关于他自己的事情;可是,大部分都被我忘掉了。一来是我的记性不好;二来是当我初次看见他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是个朋友”,不必细问他什么;即使他原来是个强盗,我也只看他可爱;我只知道面前是个可爱的人,就是一点也不晓得他的历史,也没有任何关系!况且,我还深信他会活到八九十岁呢。让他讲那些有趣的故事吧,让他说些对种种学术的心得与研究方法吧;至于他自己的历史,忙什么呢?等他老年的时候再说给我听,也还不迟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