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850字。

  内蒙古通辽市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25道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根据网上阅卷要求,本试卷中的所有试题均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同学:经过两年半的语文学习,你一定在各种情境中体会过语文的魅力,并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过你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意识和文化底蕴,现在就请你运用你的能力在这张试卷中大放异彩!
  情境一
  同学,你将要进入“积累与运用”天地,字词句篇章都彰显我们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现在就开启你的魅力之行!
  情境:
  “2023年,以淄博、哈尔滨为代表的文旅‘出圈’,‘文博热’从年初火到年尾,‘国潮’文化产品持续得到年轻人追捧,文化精品力作接连涌现……回望2023年,文化市场活跃,文旅消费回暖。刚刚开启的2024年,有力地接续这一良好态势,文旅市场一派兴旺。各种文化消费需求快速释放的背后,AI赋能文化产业链条、文化跨界融合发展、文化新业态新模式频现等特征和趋势凸显,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蓄积。”这是《光明日报》2024年1月22日的一篇报道,3班同学阅读这篇报道后决定认真研究“文旅火热”背后的故事。
  材料:
  ①当2023年初冬的第一场雪翩然而至,A司空见惯的哈尔滨市民并没有在意,但是一场现象级“热潮”却在雪花飘落间积蓄能量、酝酿发生。这个冬天,冰变为宝,雪变为金,在冰天雪地之间,一个火热的冰雪季扑面而来。“你好,尔滨,冰雪真美!”仿佛是一霎那,哈尔滨作为旅游目的地以“井喷”之势异军突起,迅速成为国内游“顶流”。当冰雪游成为B万众瞩目、席卷八方的热潮,哈尔滨在这凛冽寒冬里透出生机勃勃的暖意。雪舞银花,银妆素裹,一江两岸,满城载歌。纷飞瑞雪如期而至,梦幻冰城C人心向背。冰雪旅游火爆的背后,是哈尔滨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走特色冰雪旅游发展之路的理论自觉和历史主动。
  ㅤㅤ②夜幕降临,冰雪大世界灯光亮起,冰雪筑成的园区变身“琉璃仙境”,D绚丽多彩、惊艳夺目。游客chánɡ yánɡ 在一座座壮观的冰建筑之间,体验刺激的超长冰滑梯和浪漫的雪花摩天轮,欢笑声此起彼伏,尽享童话世界的奇幻浪漫。一年一度的冰雪盛宴,美轮美奂的梦幻胜景,走过第25届冰雪大世界,是哈尔滨享誉世界的风光名片,也是中外游客的心之所向。
  任务一(完成1—6小题,共14分)
  1.请给第①段中加点字注音(2分)
  霎那凛冽
  2.根据拼音填写词语(2分)
  chánɡ yánɡ
  3.材料中画线的四个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司空见惯      B.万众瞩目      C.人心向背      D.绚丽多彩
  4.第②段结尾句有语病,请你把正确的句子写出来。(2分)
  走过第25届冰雪大世界,是哈尔滨享誉世界的风光名片,也是中外游客的心之所向。
  5. 第①段画线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分)
  雪舞银花,银妆素裹,一江两岸,满城载歌。
  6.哈尔滨的火爆“出圈”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这背后有着每一个哈尔滨人的努力。《海底两万里》中也有一群人在努力着,请你举一个书中的例子来阐述努力的意义。(4分)
  情境二
  同学,下面你将进入“古诗文”海洋,徜徉于古诗文中,在中华古代经典作品中感受古代文字之美,体会先贤风骨志趣。
  情境:
  二组同学认为哈尔滨的火爆与各行各业的劳作分不开关系,他们从古诗文中找寻很多古诗词,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索古人的劳作。
  任务二(完成7—12小题,共22分)
  7.二组同学学习诗歌《游山西村》,写下很多感悟,请帮他们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2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首联以劝说别人不要嫌弃农家腊酒浑的口吻,写出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直接抒发诗人在山西村农家做客时的切身感受。
  B.颔联中,诗人触景生情,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思考,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C.颈联中的“春社”指古人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的节日,这一联所描绘的古朴风俗,淳厚农民,构成了南宋农村的风俗画卷。
  D.尾联既抒发了诗人悠闲惬意之情,又表现了诗人告别时流连忘返之意,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吾土吾民的热爱。
  8.劳作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美德,在古诗词中就可窥得一二。二组搜集了一些有关于“劳作”的诗句和你一起体会。(每空1分,共8分)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喜爱劳作,他们中有⑴“,鸡犬相闻。”(《桃花源记》)辛勤劳作的桃源人;有⑵“,不必为己。”(《大道之行》)甘愿为集体奉献的劳动者;在得知⑶“卖炭翁,。”(《卖炭翁》)的辛苦生活时候,也常常会⑷“坐观垂钓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有时,远望夕阳,⑸,。”(《野望》)看见牧人归家的静谧景象是劳作的意义;有时种花,采花⑹“,。”(《饮酒(其五)》)悠然自持也是劳作的意义。
  “劳动改变生活”,这是古人坚信的真理,二组同学认为愚公的精神就是最真实的展现。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