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620字。

  江苏省徐州市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语文必刷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40分)
  注意事项:
  1.本卷共8页,满分14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姓名、文化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本卷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3.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 古诗文默写。(10分,前三空每空2分,后四空每空1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_。(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4)古诗词中,灯烛意蕴丰厚: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思念(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等待(赵师秀《约客》),都带给我们对古代灯光下无限美好的想象。
  某校学生在校期间开展了“思接千载,欣赏巴中”的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2分)
  北望秦川八百里,俯瞰巴蜀万重山。南征北战,巴国与群雄争锋,华夏文明归流巴国文化,历史光芒和缥【miǎo】身姿让人痴迷和神往,红军精神与天赐诗意山水相映成辉,这就是巴中。
  巴山夜雨时,自在山水中。
  这里的山,堆红叠翠,风光旖旎,变换着四季的容颜;【A】。这里的水,漂碧澄清,似烟波婉转,流淌着梦幻的斑【lán】。举世罕见的地下溶洞群是上天为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专门以巧夺天工的手法设置的别有洞天。
  巴风蜀韵、文脉深远。巴瑶歌在这里传唱、巴渝舞在这里策源,历朝历代,巴中风流可圈可点。历史绵延,大唐盛世的繁华在这里集中呈现繁荣,文明之光,气象万千。舟车辐辏、古道悠悠,凿通八百里秦川,大道致远。
  旌旗漫卷、血沃巴山。革命星火在这里熊熊点燃,通过川陕革命根据地为苏维埃架起了南北桥梁,为后来者树立了光辉典范。这里的每一座山峰都飘扬着红色的旗帜,每一条河流都流淌着【chì】烈的浪漫。每一块碑石都【chù】立着不倒的灵魂,每一处石刻都镌刻下了不变的信念。信仰如山,热血浇筑了“中国革命露天历史博物馆”;丹心不改,新时代的巴中正在绘制全国红色文化传承的蓝图。追思及近,晏阳初带着执着的乡情奉献世界,吴伟仁为大国重器增添华彩,油画《父亲》贡献了一个时代的人文原版。
  大好河山重安排,奋发有为定胜天,思接千载,欣赏巴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历史血脉。.老区的人民正以崭新的青春姿态,自信地迎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巴中,发展巴中,让巴中精彩纷呈、活力无限。
  2.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 】中的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缥渺旖旎(nǐ)澄清(chéng) 斑斓
  B.缥邈旖旎(lǐ)澄清(dèng)斑斓
  C.炽烈旌旗(jīng)镌刻(juàn)矗立
  D.炙烈旌旗(jīn)镌刻(juān)伫立
  3.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相映成辉B.巧夺天工C.可圈可点D.舟车辐辏
  4.文中画线语句有语病,下列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南征北战,巴国与群雄争锋,华夏文明归流巴国文化。(语序不当,将“华夏文明”与“巴国文化”调换位置)
  B.历史绵延,大唐盛世的繁华在这里集中呈现繁荣。(语意重复,将“繁荣”删去)
  C.通过川陕革命根据地为苏维埃架起了南北桥梁,为后来者树立了光辉典范。(成分残缺,删去“通过”)
  D.丹心不改,新时代的巴中正在绘制全国红色文化传承的蓝图。(搭配不当,将“蓝图”修改为“思路”)
  5.下列填入文中【A】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它挡住了西北风的长驱直入、直下江南
  ②与秦岭并行的巴山巴岭是中国山河最写意的存在
  ③其中光雾山魔幻般的小环境四时景色万象新
  ④因此在北纬31°区域造就了罕见的多样性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文化舒适带
  ⑤亚洲最长红地毯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提供了最佳实景
  A.②①④③⑤B.③②①④⑤C.③④⑤②①D.②③①④⑤
  6.探究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即兴书对联一幅,暂缺下联,请你结合选文,紧扣巴山红色文化主题补齐下联。
  上联:树染霞辉,山披祥瑞,仙云玉雾沉醉。(3分)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面一组古诗文,完成7-11题。(17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