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5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友情提醒:本卷共6页,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一 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 (10分)
家国情怀是杜前的忧国忧民,有感于国破家亡,吟出的“(1)国破山河在,▲的时代悲歌;是时运不济时,杜牧《赤壁》中抒发的“(2)▲,▲”那壮志难酬的无奈慨叹:是曹植心怀天下,“(3)▲,▲”,咏叹家因荒芜,狐兔出没,▲提醒统治者施惠于民;是刘桢咏物言志,“(4)▲,松枝一何劲”,在风声和松柏的对比中抒发自己坚贞不屈的气节;是李贺的至死不休, “(5)▲,▲",愿意为国贡献力量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是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6)▲,▲,国恒亡”的居安思危,知危图安……
2.根据语境,回答问题。(9分)
《彭城风华》是中国首部大型湖岛实景剧。整部剧以云龙山水为幕,舟船为席,将苏轼在徐州的历史故事作为蓝本,用全新的“行进式表演,沉浸式观演”的方式,自出心cái(▲)的设计,A(▲)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成为夜游徐州的闪亮名片。
这是▲。作为大型游船演出,整幕剧让游客有“人在船中坐,船在戏中行”的全新体验。通过行浸式游船和停船观演结合的模式,使得云龙湖处处皆风景,一桥一影都充满诗情画意。这是▲。你将穿越千年与彭城百姓亲历洪水临城。原创水岸环境机械剧场,天地、湖光为靠,把洪水搬上舞台,一场传奇大戏B(▲)上演,巧妙绝lún(▲)。这也是▲。时光流转,重温千年佳话,老年苏轼和青年苏轼跨时空沉浸式演艺设计,以千古文豪的名义留住历史一瞬。
(1)请根据文中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2分)
(2)联系上下文,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2分)
(3)依次填入A、B括号中的词语,恰当的是(2分)
A.吸引 招引B.华丽 震撼
(4)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一段跨越千年,连通古今的旷世佳话。
②一场云舟穿行,光景如诗的光影幻境。
③一部保卫家园,守护徐州的抗洪史诗。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②①③
3.班级举行“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请你参加。结合“知识卡片”,判断下列选项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3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摘自《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①徐州狮子山楚王陵②徐州剪纸③徐州香包
④江苏柳琴戏⑤徐州黄楼⑥徐州伏羊食俗
A. ①③④⑤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
二 阅读(55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其舂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埔妻有遗男,始战,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选自《愚公移山》)
【乙】
炎帝神农氏起于烈山①亦曰烈山氏。长于姜水,故为姜姓,以火德③王天下,故为炎帝。古者民不粒食,未知耕稼,于是因天时,相地宜,始作来耜”,教民艺⑤五谷,故谓之神农。民有疾病未知药石,乃味草木之滋,察寒温之性,而知君臣佐使之义。皆口尝而身试之,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或云神农尝百药之时,一日百死百生,其所得三百六十物,以应周天之数?,(选自宋??郑樵《通志》)
【注释】①烈山:地名。②姜水:地名。③火德:古人认为,自然与社会的变化,与五行
(金木水火土)相关,火德即五行之火性、火运。④来耜:来、耜,古代农具。⑤艺:种
植。⑥药石:药草。⑦数:规律。
4. 请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两处)(2分)
炎帝神农氏起于烈山亦曰烈山 氏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年且九十②且焉置土石
B.①杂然相许②一百许里
C.①故谓之神农②此之谓大丈夫
D.①察寒温之性②所以动心忍性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6分)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长于姜水,故为姜姓,以火德王天下,故为炎帝。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中将近九十岁的老人决心“毕力平险”,竭尽全力带子孙移山,这是一种利他、勇敢、敢想敢做、坚定、能吃苦、敢作为的精神。
B.甲文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用智叟的“智”反衬愚公的“愚”,加重了对比色调,并增加了讽刺的色彩。
C.乙文中炎帝“口尝”“身试”表现了为寻求治病的药物,以身试药的奉献精神。而“一日百死百生”这样写太夸张,是不合适的。
D.炎帝指导人们种植农作物、遍尝百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