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160字。
甘肃省天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黄河奔腾东流,挟带着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注入渤海,在入海的地方,由于海水顶托,流速缓慢,大量泥沙在此淤积,填海造陆,形成黄河三角洲。从历史角度看,黄河三角洲既有古代三角洲、近代三角洲,也有目前仍在不断扩展的现代三角洲。从区位上看,黄河三角洲南枕泰沂山脉东端北麓,东北部濒临渤海,西靠华北平原的东南端,东接潍淄流域的西部。从地质构造上看,黄河三角洲属于华北地面新生代坳陷的东南部,处在济阳坳陷的范围内。地质基岩归属于古生代的沉积地层和前震旦纪变质岩系,其后随着地质年代的变迁,至新生代第四纪时,本区域基本为第四纪沉积所覆盖。
黄河三角洲枕山濒海,而海岸线的变迁,对三角洲的空间发展有着至关紧要的影响。对海岸线变迁的研究,有些学者根据自然遗物和古文化遗存的分布,按照自然遗物和古文化遗存的距今早晚,分别做过海岸线复原的研究。近年有韩嘉谷先生的《渤海湾西岸古文化遗址调查》、赵松龄的《关于渤海湾西岸地层与海岸线问题》,胡秉华根据山东地区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分布和海拔高度,试做了渤海、黄海海岸线的复原。徐其忠根据黄河三角洲地域已知的古文化遗存,探讨了本地域的地理地形的变迁,试做了渤海西南岸海岸线的复原图。
具体到渤海西南岸的海岸线变迁,就黄河三角洲地域已知的古文化遗址看,距今8500年时,泰沂山脉东端北侧的山前冲积平原就有人类定居生存,当时海岸线的位置应在其北侧。距今七千年前后,人类就已经在泰沂山脉东端北麓的今邹平市中部偏北一带生存。山东北部的陆路边缘至少应划在今邹平市以北,也就是说应越过今小清河,达到了今黄河南岸地带。距今六千年至五千年间,人类在鲁北地区的活动范围较前有了明显扩展。人类已逐步远离了泰沂山脉北麓的山脚冲积平原地带,落足到了华北平原的东南端,即距现渤海西南岸海岸线直线距离不足六十公里的今阳信县东部一带。距今五千年时,渤海西南岸的海岸线的位置应在今阳信县东部以北,今滨州市滨城区以东或略外延;距今四千年至三千年间,人类在鲁北地区的活动区域更为扩展,陆地继续向渤海湾推进。至公元前1300年时,渤海西南岸的海岸线鲁北部分,至少应划在今阳信县东北部的边缘沾化区古城镇——滨州市滨城区以东——今寿光市羊角沟一线。
战国中期修筑黄河大堤以后,黄河下游河道被固定下来,在今河北黄骅以南地区入海,随着河口三角洲的发育和入海泥沙的增加,又堆积形成新的海岸。西汉末年,黄河在魏郡决口改道,黄河第一次由千乘入海,黄河河口迁至今山东利津附近,渤海湾南岸黄河三角洲一带的海岸线又大幅度向外推进。南宋初年黄河改道南行,夺淮入海以前,黄河三角洲附近的海岸线一直处于持续伸展状态。清朝中后期,由于沿河各县修筑堤防,致使黄河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尾闾河段,淤积沉淀,使海岸线不断向前推进,开始了黄河在入海口区域的造陆盛期。
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环抱的渤海湾南岸中心地带,是一块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物产颇丰的地带。这里沿海滩涂辽阔,并且由于黄河泥沙淤积,入海口每年新造陆地二千五百多公顷,土地资源丰富,是一块尚待大规模开发的资源宝地,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盐业资源丰富。
(摘编自浩博《黄河文化:黄河三角洲特定的自然生存环境与陆地变迁》)
材料二: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水系循环连通,打造湿地微循环,实现自然修复,进行潮间带修复,做到陆海统筹、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实现了陆海分割修复向系统修复的转变,促进了“河—陆—滩—海”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实施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修复提升工程。优化调整功能分区,加大黄河三角洲、滨州贝壳堤岛等自然保护区修复力度,实施黄河入海口湿地生态修复与水系连通工程、近海水环境与水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黄河三角洲由古代三角洲、近代三角洲和现代三角洲构成,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是一块有待大规模开发的资源宝地。
B.从地质构造上看,黄河三角洲的地质基岩上层是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中下层基本为古生代的沉积地层和第四纪沉积层。
C.三角洲的空间发展对海岸线变迁有重要影响,有学者根据自然遗物和古文化遗存,对海岸线变迁开展研究并取得成果。
D.战国中期以后,一直到清朝中后期,黄河入海口或不断堆积形成新的海岸,或改道形成新的海岸线,海岸线持续伸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胡秉华试做了渤海、黄海海岸线的复原,徐其忠试做了渤海西南岸海岸线的复原图,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对自然遗物和古文化遗存的有效利用。
B.只有大规模开发利用现代黄河三角洲资源,才能为促进该区域综合治理,促进“河一陆一滩一海”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
C.实施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修复提升工程、生态防护治理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必须统筹好、协调好三者关系,做到互相促进,齐头并进。
D.把黄河三角洲纳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于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防护、提高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具有重大意义。
3.下列选项中属于“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实施做法的一项是(3分)( )
A.人大代表建议加大财力、物力投入,加强黄河三角洲专项特色植物保护、抚育和植被恢复。
B.加大黄河三角洲沿海地区海水入侵防治力度,保护自然保护区湿地,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C.开展野大豆、罗布麻、天然柳林等封闭式保护管理工作,有序推进了盐地碱蓬群落恢复。
D.学者发出建立外来物种监测预警防控体系,实施互花米草等外来物种入侵治理的呼吁。
4.高一年级“黄河三角洲历史和现状调研”研究性学习小组,前期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拟从下列几个方向展开调研工作,其中工作方向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到图书馆——查找有关史书——搜集黄河三角洲形成和变迁的历史记载。
B.利用网络——搜索学术专著——搜集专家关于黄河三角洲保护、治理和开发的建议。
C.到博物馆——查找三角洲海岸线变迁复原图——搜集海岸线变迁的历史信息。
D.实地考察——考察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保护区陆海生态系统现状信息。
5.哪些因素对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迁起着重要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黑骏马(节选)
张承志
【前情梗概】(奶奶额吉收养了孤儿白音宝力格,孙女索米娅和白音宝力格青梅竹马,互生情愫。后来白音宝力格外出读书,与奶奶、索米娅分别。索米娅被坏人希拉侵犯并怀孕,白音宝力格受到打击离开;索米娅生下其其格;索米娅嫁给达瓦仓,又生育了三个孩子。多年后,白音宝力格来寻找索米娅——)
我找到了赶马车人达瓦仓的小泥屋。
这是一座傍着湖岸修成的、只有三面墙的那种低矮的地窝子式土坯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