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00字。
初中语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范进中举》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小说,选自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全书有一个中心贯穿始终,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吴敬梓的这部作品达到了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讽刺艺术的高峰,而教材中所收录的《范进中举》,是最能体现全书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讽刺艺术的。课文节选部分主要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运用了夸张讽刺等多种手法成功的刻画了范进、胡屠户等形象的丑态,以及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真实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荼毒。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情节有趣,学生读来还是很感兴趣。但是科举制度离孩子很远。所以很容易因为有距离感,而忽视其思想性、艺术性和深刻性。因此,在教学中,用引入对联、补充对联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深入领会本文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鲜明的对比、夸张和人物描写等手法,把握生动的人物形象。
2.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加深对讽刺小说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知科举
“学而优则仕”规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科举者的命运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者一旦高中,会由一文不名而身价百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今天,我们就借吴敬梓的眼睛,通过范进及其身边人来见证封建科举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威力,进而观察当时社会,感受科举危害。今天我们就一睹为快,一起学习《范进中举》。
二、任务一:整体感知理情节
回顾课文,围绕范进中举写了哪些事?用简要的语句概括情节。
请学生回答:
开端:范进进学,屠户贺喜,
发展:范进借钱,屠户辱骂,
高潮:见到喜报,范进发疯,屠户治疯,范进清醒
结局:乡绅拜访,赠金赠房
中举前,胡屠户本来是贺喜的,却训骂他,中举后,却壮着胆给范进治疯,张乡绅也来拜贺,由此可见,在中举前后,众人对范进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范进也发了疯。
三、任务二:品味细节析形象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全篇文章,这个字应该是:变。
你能概括出范进在文章的三种身份吗?
明确:穷秀才、疯举人、范老爷
下面我们来具体解读这三种身份下范进的种种表现,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活动一:初识——中举前的穷秀才
1、速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表明“穷秀才范进”生活和地位的词句。
学生自主圈点勾画,请学生展示
生活上: 住在茅草棚,每日小饭菜;不知猪油味,乡试无盘缠;
家里饿了两三天,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
地位上: 胡屠户——骂他“现世宝”“癞蛤蟆”“尖嘴猴腮”“啐”他吐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