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题,约7630字,答案扫描。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科试卷
  考试时长:120分钟试卷总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并粘贴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弄破,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语》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现代学者往往将“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理解为对自然事物的认知,或者理解为获得事物的知识,这与传统的理解是一致的吗?
  钱穆说:“诗尚比兴,多就眼前事物,比类而相通,感发而兴起。故举于诗,对天地间鸟兽草木之名能多熟识,此小言之。若大言之,则俯仰之间,万物一体,鸢飞鱼跃,道无不在,可以渐跻于化境,岂止多识其名而已。孔子教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乃所以广大其心,导达其仁,诗教本于性情,不徒务于多识。”他认为诗中体现了人与万物无所隔间、化合为一的境界,并点明诗教不仅是经世之学,更是性情之学。孔子提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是为了让学生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得感发,也使得自然对人有所回应,强调人和自然之间品性、感情的相通性。古代对“鸟兽草木之名”的理解与钱穆类似。司马迁云:“《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此处的“风”可理解为“教化”。王应麟认为:“万物备于我,广大精微,一草木皆有理,可以类推。”讲的就是通过由已及物的类推,以鸟兽草木为凭借,将天地自然人化,使人获致建设世间秩序的启示。焦循对此的理解是:“夫诗,温柔敦厚者也。”诗歌含蓄蕴藉,以春风化雨的情感方式打动人,这种温柔敦厚的表达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比兴的表现手法。
  总之,在中国诗学的阚释传统中,对由诗识得鸟兽草木,从自然万物中引发人情事理,获得人生的启示和感悟,这一点却是相通的和一以贯之的,只是到现代才发生了一种知识论的转移。
  从另一个层面而言,古代学者对“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解读所达到的共识是,《诗经》中出现“鸟兽草木”是比兴寄托的体现,是以自然之物起兴以引发所咏之人或事,这彰显了一种人、物连类应感的思维,即引譬连类。它是与人们的生存体验息息相关、相与为用的存在。中国传统诗学的思维方式倾向于感觉经验,没有将心理事实和物理事实分开,人和万物没有本质的区别,以我之生命与天地宇宙连类应感,因此逐步成为一个类推的中心。譬如提及一个“春”字,我们视觉上的花红柳绿、听觉上的鸟鸣啁啾、触觉上的春风拂面,一并纷至沓来。这时候的“物”自然不可能只是科学概念上的知识性的物质,而是与我们的眼前和过去相互交织、牵连的存在,是与我们积累的知识、身体实践的经验激发出共感的存在。因此,“鸟兽草木”与人建立起的是一个引譬连类的世界,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物”,正是在与物的交往、感发中获得审美趣味,物进入人的情绪网中,饱沾着人的情思,人和物没有分际。
  传统对人、物关系的思考,与强调知识性的现代思维不同。如现代学者以知识论的态度解读,简单地认为人为人、物为物,只有认识与被认识、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并不涉及情感体验的交互性,而中国诗教传统强调的人与物相契合、感发、塑造的思想。但是,中国传统语境下的人、物关系论的价值并非以其是否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来衡量,它的真正意义在于,对我们生命状态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启示,唯有我们认清了其现实意义,才有可能实现传统的再出发。
  (摘编自杨珍妮《如何理解“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可以教人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广大其心,导达其仁”,也可兴观群怨。
  B.钱穆认为诗教不仅是性情之学,更是经世之学,这与古代学者的观点相类似。
  C.由“诗”识得鸟兽草木,并从中获得人生感悟,这与现代学者的解读并不相悖。
  D.诗教为孔门教育之根本,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逻辑起点,蕴含着先哲的大智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证时将司马迁和现代学者的观点进行对比,指出了现代学者解读的片面性。
  B.文章在论述古代学者对“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理解时,采用了引用论证手法。
  C.文章通过举例论证,对传统的人、物关系论进行分析,启发人们思考其现实意义。
  D.文章内容连贯古今,环环相扣,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论证。
  3.银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学者往往以知识论来解读“多识于鸟曾草木之名”,从科学性和实用性角度将其理解为对自然事物的认知。
  B.钱穆对“多识于马兽草木之名”的理解是推崇比兴,言人因物思义,触物起情,比较符合孔子言说的原意。
  C.引譬连类的思维是古代学者进行诗学阐释时的共识,“草木鸟誉”与人息息相关、人和物没有分际。
  D.如果不能准确理解中国诗教传统的本真脉络,那么“鸟兽草木”的世界将与我们的心灵相隔而无法相呼相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锁
  何对华
  嘴唇就要裂开的时候,旅行者突然发现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毡房没有上锁。
  水壶里早已没有一滴水,旅行者把一壶还冒着热气的奶茶一口气喝了个精光。他想留下一些钱,但觉得应该等主人回来。
  阿拉坦乌拉带着他的羊群跑到遥远的乌日更草场去了,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才慢悠悠地回了家。
  旅行者听见屋外的动静,连忙起身走了出来。旅行者抱歉地说:“老大爷,实在对不起,我见你家没有锁门,冒昧闯了进来,请你原谅。”
  阿拉坦乌拉并不理会旅行者的解释,自顾自把羊群赶进羊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