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260字。
四川省眉山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语言知识运用(2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校对(xiào) 字帖(tiè) 污秽(huì) 吹毛求疵(cī)
B.欺侮(wǔ) 羁绊(jī) 斡旋(wò) 戛然而止(jiá)
C.劫难(jié) 枯燥(kū) 卑鄙( bǐ) 挑拨离间(jiān)
D.绰号( chuò) 隐匿 (nì) 狡黠 (xiá) 不屑置辩(xiāo )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诀别 健忘 戛然而止 纵横绝荡
B.崔巍 辉煌 断璧残垣 豁然贯通
C.苍茫 推祟 周道如砥 情郁于中
D.叛逆 消释 诚惶诚恐 黯然失色
3.下面语段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寿保的三月是属于茶农们的,当三月的风拂过,便吹醒了茶农们的心。茶农们赶忙不约而同地相邀进入茶园采摘新茶。你看,茶园里涌动着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波浪,那是茶农们新一年的希望。茶园对岸是香飘十里的茉莉花采摘园,茶芽嫩绿、花香四溢当茶与花碰撞便成了犍为首屈一指的茉莉花茶。
A.不约而同 B.生机勃勃 C.香飘十里 D.首屈一指
4.下面一段文字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①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能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保持科技创新优势的关键所在。②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不是发展机遇,而是勇气不足,谋略不当。③面对信息时代,当代青年理应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创新的意识,敢于实践。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更要主动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A.① B.② C.③ D.④
5.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8 分)
(1)下面短文从哪四个方面来对重阳节进行了介绍?请分点概括出来。(每点不超过4个字)(4 分)
重阳节始于远古时期,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九”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二九相重,故又称为“重九”。自古以来,人们每到重阳就有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重阳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被赋予了和谐、友好、幸福等文化内涵。一直以来,人们不断为重阳节注入文化元素,使之内涵更为丰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敬老文化,这既是对传统德孝文化的承续,又赋予了重阳节关爱老人的新内涵。
(2)阅读下面有关“重阳节”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4 分)
除了饮酒、赏菊外,① 。因“糕”与“高”字同音,没有山的地方无高可登,所以古人就以吃糕代替登高,并以此寓意② 。到了宋朝,人们过重阳节时,除了要互相馈送重阳糕外,对于重阳糕的装扮也多有讲究。据《梦粱录》卷5《九月》记载,重阳节人们把米粉用糖水和匀,做成米糕,上笼蒸热,出笼后,还要在顶上插一面小红旗帜,再给邻居家送过去。③ ?不是为了好吃,是为了好看,还有用插旗代替插茱萸的说法。当然,除插旗外,④ 。南宋时期,一位将领还把重阳糕扎成假山和盆景的样子,在重阳节时送给宋高宗。
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