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50字。
边城(节选)
教学目标
【感知层次】
1.了解作者作品;
2.通过节选内容,简要了解湘西的风土人情。
【感受层次】
1.阅读作品,认识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人物美;
2.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感悟层次】
1.结合文本内容,赏析翠翠人物形象特点;
2.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教学重点
感受边城的风景美、风俗美和人物美,赏析翠翠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对沈从文先生的小说主旨的理解。
教学设想
教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法:讨论法、点拨法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大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秋背景,对故乡人民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请问这位大家是谁?对,就是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苗族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今天,我们就欣赏他的小说《边城》中的片断。
【感知层次】
创作动机:
《边城》完成于是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作者的创作动是:
“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景美和人性美。 中篇小说《边城》完成于1939年,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边城》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与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剧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简介《边城》的情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