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9110字。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全国乙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美丽中国"在农村的实施和体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乡村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点,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归宿,是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在农村的体现和实施,体现了深刻的生态内涵。从内容上来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渗透到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而美丽乡村建设则着眼于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从发展秩序来看,二者都是要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 GDP 至上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转到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摘编自柳兰芳《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解析“美丽乡村”的生态意蕴》)
  材料二: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在这春风激荡的美好季节,我们相聚在美丽黔西南,共同拉开第五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序幕。
  我们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法则,借力一年一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加强生态保护,深挖民族特色,有效地推进了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归宿是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要着眼于整体提升新农村的建设水平。
  B.无论是在建设内容还是在发展秩序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都与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
  C.“天人合一”是恩施州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建筑外形改造的追求,也是黔西南美丽乡村建设坚持的法则。
  D.民族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应以保护乡村文化为主,深入挖掘地方民族传统文化,发挥地域文化资源优势。
  【答案】D
  【解析】同A项相关的内容在材料一。
  同B项相关的内容在材料一。同C项相关的内容根据材料二以及材料三中的“第四”点总结。
  同D项相关的内容在材料三中的“第三”点,但材料中并没有“民族地区”的限制,而此项却缩小了范围,因而是错误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没有改变传统的 GDP 至上的发展观,完成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转型,新农村建设就难以启动。
  B.只要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道法自然的法则,就能促进绿色发展,开拓通往同步小康的创新之路。
  C.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应以美丽乡村为载体,契合美丽中国建设乡村诉求,因为民族地区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地位重要。
  D.一旦缺乏与地方性、地方经验的结合,离开乡村性因素的反馈,乡村空间治理就不能体现与城市空间治理的根本区别。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沟村大力发展林果、花卉等产业并形成“赏花一采果一育苗”三位一体的新产业模式,体现了乡村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B. 从恩施州69个美丽乡村村容村貌实现“旧貌换新颜”可以看出,恩施州美丽乡村建设在乡村环境建设方面成效显著。
  C. 恩施州为每个村修建文化活动广场,配备音响设备设施,说明当地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
  D.材料引用“中国要美,农村必美”“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中国”,强调了建设美丽乡村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重要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气象学上,气温在 35℃以上时可称为“高温天气”,如果连续几天最高气温都超过35℃时,即可称作“高温热浪”天气。一般来说,高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气温高而湿度小的干热性高温;另一种是气温高、湿度大的闷热性高温,称为“桑拿天”。
  高温也是一种较常见的气象灾害,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健康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有一定的影响。高温热浪使人体感到不适,工作效率低,中暑、肠道疾病和心脑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