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090字。

  鹰潭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按试题序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答在试题卷或其它位置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鲁迅记忆里那蒙着皎洁月色的社戏,贺敬之心中那永不变味的méi    子(  )油馍和米酒,刘成章笔下那气势磅礴、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   )吴伯萧文字里那静穆的,暖融融的灯笼,无一不是民俗风情画卷中色彩浓重的一笔。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并理解民俗的多样和价值。
  1. 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横线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糜  kuàng  B. 靡  guǎng  C.  糜 guǎng  D. 靡  kuàng
  2. 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 、 。        B. 、 ,     C.  , 。     D.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社戏》中,随母亲归省的“我”,终于可以看社戏了,先前的怅惆之情烟消云散 。戏并不精彩,但悠扬的笛声并没有随“我”的离开     ,依然萦绕在草长莺飞的江南,萦绕在生命的深层,连同那淳朴的民俗。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民俗文化是流动的、发展的,它在社会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变异,并在变异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当中国社会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民众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必然表现在民俗文化的变化上,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 丙
  3. 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是(   )(1分)
  A.灰飞烟灭      B. 半途而废      C.戛然而止    D. 化为乌有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世代创造的民间文化。
  B.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
  C.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世代传承的。
  D.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世代创造并传承的民间文化。
  5.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正是这种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
  ②寻找民俗文物,留下民众生活的历史,已成为一个严肃的课题。
  ③因此弘扬中国民俗文化传统,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④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大国,民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延续,而且还将会继续延续下去。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
  6.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王阿姨来小明家做客,得知小明读了很多书,王阿姨夸奖小明说:“你真了不起,小小年纪就看过这么多书,将来一定有出息!”小明回答说:   
  A.“谢谢阿姨的夸奖!‘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会更加勤奋读书的,绝不辜负您的厚望。”
  B.“谢谢阿姨的夸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会努力读书的,将来成为人上人。”
  C.“谢谢阿姨的夸奖!‘在该吃苦的年纪选择吃苦’,我相信我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D.“谢谢阿姨的夸奖!‘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我会加倍努力读书的,为今后的人生打好基础。”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寒菊
  郑思肖【注】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末年诗人,南宋灭亡后,一直隐居,终身不仕,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此诗写于南宋灭亡后。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前两句意思是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当百花已凋零时,独有菊花挺立于疏篱旁。
  B.后两句意思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什么时候会吹落到北风之中呢?
  C.第二句中“趣”既指菊花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指诗人融入菊花形象中的傲然自得的主观之趣。
  D.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
  8.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1题。(10分)
  清荫台记
  ????长安里居左有园,多老松。门内亘以清溪,修竹丛生水涯。过桥,槐一株,上参天,孙枝皆可为他山乔木。其余桃李枣栗之属,郁然茂盛。内有读书室三楹,昔两兄与予,同修业此处。两兄相继进士,举家皆入城市,而予独居此。夏日无事,乃于溪之上,槐之下,筑一台。台为青槐所覆,日影不能至,因名之曰“清荫”,而招客以乐之。虽无奇峰大壑,而远冈近阜,郁郁然攒浓松而布绿竹,举凡风之自远来者,皆宛转穿于万松之中,其烈焰尽而后至此;而又和合于池上芰荷之气,故虽细而清冷芬馥。至日暮,著两重衣,乃可坐,俯观鱼戏,仰听鸟音,予意益欣欣焉。乃大呼客曰:“是亦不可以隐乎!”
  9.(3分)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属(        )   (2)名(       )   (3)虽(       )
  10.(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桥,槐一株,上参天,孙枝皆可为他山乔木。
  (2)俯观鱼戏,仰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