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140字。

  内江二中初2026届2023—2024学年度下期半期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其他类型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面的字注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宵(xiāo)   憎恶(zēng)    奠基(diàn)      沥尽心血(xuè)
  B. 烦燥 (zào)      澎湃(pài)     咀嚼(jiáo)      气冲斗牛(dǒu)
  C. 灌输(guàn)   取谛(dì)      污秽(suì)       苛捐杂税(kē)
  D. 挚痛 (zhì)      震悚(sǒng)    愧作(zuò)       扑朔迷离(sù)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B.烦燥——烦躁,咀嚼(jiáo)—— jué;
  C.取谛——取缔, 污秽(suì)—— huì;
  D.愧作——愧怍,扑朔迷离(sù)—— shuò;
  故选A。
  2.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们的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他们亲爱的祖国,真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B. 这位村民一生勤俭持家,为自己的小家庭尽心尽力,可谓鞠躬尽瘁。
  C. 中国和美国饮茶习惯迥乎不同,中国人喜好喝茶,而美国人则偏爱碳酸饮料。
  D. 位于云贵交界处的世界第一高桥——尼珠河大桥,距江面564米,世界第一当之无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马革裹尸:原义是死于战场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比喻英勇作战。句中赞美为国捐躯的将士的,用在这里是合适的;
  B.鞠躬尽瘁:原意是恭敬谨慎地,竭尽劳苦地贡献一切,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为革命、国家或者人民的事业用尽心力,奋斗终身的人。在这里用来形容一个村民为自己的小家庭尽心尽力,显然是不恰当的,因为“鞠躬尽瘁”所表达的牺牲和奉献程度远超过为家庭所做的贡献;
  C.迥乎不同:表示差别很大,形容相差得远,非常明显不一样,用来形容中美饮茶习惯的差异是恰当的。
  D.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用来形容尼珠河大桥作为世界第一高桥的荣誉是合适的;
  故选B。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母亲节前夕,她瞒着王明和李曼制作了一本纪念册,准备把它作为礼物送给妈妈。
  B. 学校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求知 方法,打开观察社会、眺望世界。
  C. 我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
  D. 城市特色小吃借助电商平台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给弘扬城市精神和展示城市形象带来了新机遇。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表意不明,原句可以被理解为是她只瞒着王明,而李曼是知情的,或者她瞒着王明和李曼两个人,有歧义;
  B.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眺望世界”后加上“的窗口”;
  C.语序不当,“开展”与“策划”调换位置;
  故选D。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诗中隐含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疏远的心理,赞美了劳动人民出身的巾帼英雄。
  B. 呼告是指直接对着不在面前的人或物呼唤并与其对话的修辞手法。它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加抒情效果。《黄河颂》《土地的誓言》都采用了呼告的修辞手法。
  C.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通讯,文章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兼用议论和抒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表现了他们的伟大胸襟。
  D. 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阴,山北水南为阳,诗句“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就是指山背阴和向阳的两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有误,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望岳》诗中的“阴阳”分别指山的南面和北面;
  故选D。
  5.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 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       。         ,         。          。          ,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