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990字。

  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征胜利万岁》是一篇回忆长征胜利情景的回忆录。回忆录是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一般采用第一人称追述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生活。
  B.《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记录香港回归的消息。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有短平快的特点。
  C.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人们不分贵贱,都要互爱互利,这样社会上就不会出现以强凌弱、以贵欺贱、以智诈愚的现象。这与孔子强调的“仁者爱人”思想是不一样的。
  D.《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一文属于事件通讯。事件通讯的题材有其限制范围,可报道重大事件,基本不叙写“凡人小事”;一般赞颂先进事物,较少批评错误倾向。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4月19日凌晨,在巨大光束投射下,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马特洪峰“披”上了一面五星红旗。夜空沉寂,灯光传递着一个信念——只要心中有光,世界就有希望。
  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星球,依然在艰难中煎熬。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截至5月9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近390万例,死亡病例近27万例。令人痛心的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疫情,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分外真切地警示我们:人类是一个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大疫当前,更显责任担当。中国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像钉子一样钉在全球抗疫第一线,牢牢守护14亿人的健康安全。如同当年以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一样,中国以沉痛的代价为全世界抗疫摸索了经验、赢得了时间。俄罗斯医学专家谢苗诺夫动情地说:“中国用自己的英勇行为,为全世界遏制疫情扩散争取了一个半月的时间。”
  大疫当前,更见患难真情。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100多个国家和数十个国际组织纷纷给予支持和援助。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之时,中国将援助物资发往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互帮互助,“青山一道,同担风雨”的携手前行,不断给各国人民带来温暖与力量。
  面对“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是担当责任、并肩作战,还是一味“甩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守护了全国人民的健康安全。
  B.在抗疫的艰难时刻,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携手前行,互相带来温暖与力量。
  C.将疫情标签化、政治化和污名化,导致合作抗疫始终无法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D.玛格丽特•米德认为“人类文明的起点”在于人类开始懂得帮助身处困境的同类。
  3.选文描写瑞士马特洪峰“披”上五星红旗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选文大量引用中外名言、诗句,有何作用?
  5.选文划线句中,作者以“有声的中国”为主题,描绘了神州大地“渡尽劫波再出发”的生机。请你发挥想象,以“多彩的中国”为主题,仿照作者的句式,描写你期望看到的抗疫胜利景象。100字左右。
  三、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封建时代,称呼带有浓厚的等级色彩。皇帝称“寡人”,官吏称“大人”,平民百姓只能称“小人”。直到辛亥革命赶走了皇帝,开始兴起了“同志”。那时,一声“同志”便把一群群人“绑”在一起,情同知己,同生共死,共赴使命。时至当代,社会流动日趋频繁,就流行起“老乡”之称:他乡遇故知,一声“老乡”,倍感亲切,但有时也会因此讲起了人情、忘记了原则,有利可图就网开一面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