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090字。
7.《兼爱》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类
1.下列对句子的句式类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判断句)
B.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定语后置句)
C.皆起不相爱。(省略句)
D.当察乱何自起?(宾语前置句)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君子式人格,平和公正,循规蹈矩;杨朱的贵我人格,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的大丈夫人格,锋芒毕露,正义在胸;荀子的苦行侠人格,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B.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重要的取材依据。
C.儒家以“礼乐”治国,而墨家则反对“礼乐”,儒家“仁爱”思想与墨家有相同之处,最大的不同在于儒家的仁爱是有等级的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墨家的“兼爱”则是一种平等的爱,超越了地位、阶级等区别。
D.孔子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人道”;老子偏重于对哲学问题,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天道”。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十二章》焦点在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深入浅出,要言不烦,精辟隽永。
B.《大学之道》强调“修身为本”,提纲挈领地说“三纲”“八目”的体系。“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C.《老子》《庄子》中的思想常有突破俗见之处。《庄子》善于从世俗经验中提炼哲理,《老子》则多用寓言,婉曲达意。
D.《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儒家讲“爱人”,墨家讲“兼爱”;前者强调“亲亲”“尊尊”的等级差别,后者则主张爱无等级差别,不分厚薄亲疏。
二、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是世界和平学的鼻祖,据说世界和平组织的一个徽志用的就是墨子头像。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也就是绝对的普遍的平等之爱;墨子和平思想的原则是非攻,①_______;墨子在兼爱和非攻的基础上提出以尚同为原则来实现永久和平的理想社会。墨子反对“攻无罪”,但支持自卫和“诛无道”,在守望和平主义理想的同时,②_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