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540字。

  北京市平谷区202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9页,共五道大题,28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学校开展了“寻访中国古建筑之美”学习活动,准备由你负责收集整理材料制成宣传手册,现在请你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进行修改。
  第一部分  卷首语
  回望五千年之历史,岁月悠悠,中华文化灿若星河。“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亭台楼阁,中国古建筑之美,真是美得风情万种,美得妙趣横生。
  第二部分 寻访资料
  (一)亭
  亭,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匠心独运而又能反映中国文化的一种建筑类型。《园治》曰:“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亭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景点建筑,而不仅仅是作为点赘存在。它多建于路旁或水旁,是停息凭眺之所。在中国园林建筑中,亭的造型是最为绚丽多姿的。自古以来,凡有些名气的亭子多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素有四大名亭之称的醉翁亭、沧浪亭、陶然亭和爱晚亭,无一不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中国园林几乎离不开亭:           。
  1.小组成员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形作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表达的是“能工巧匠的心思”的意思,所以“匠心”一词中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衬托、装饰的东西”的意思,所以“点赘”一词中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创造出的物体的形象”的意思,所以“造型”一词中有错字。
  D.因为表达的是“文化的涵养和韵味”的意思,所以“底蕴”一词中有错字。
  2.根据小组意见,在横线处补写一个节奏匀称的句子。下列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高处、山脚、水滨、深林筑亭,可纵观全景、衬山势高耸、得倒影之趣、品含蓄之美
  B. 高处、山脚、水滨、深林筑亭,可纵观全景、衬山势高耸、品含蓄之美、得倒影之趣
  C. 高处筑亭,可纵观全景;山脚筑亭,可得倒影之趣;临水筑亭,可衬山势高耸;深林筑亭,可品含蓄之美
  D. 高处筑亭,可纵观全景;山脚筑亭,可衬山势高耸;临水筑亭,可得倒影之趣;深林筑亭,可品含蓄之美
  (二)台
  《尔雅》记载:“台,观四方而高者。”高而平的建筑叫台,一般筑成方形。台以其富丽堂皇的外形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台的主要特点是建在高处,是一种露天的、表面比较平整的、开放性的建筑。台是最古老的园林建筑形式之一,台上可以有建筑,也可以没有建筑,仅供人们休息、观望、娱乐之用。规模较大、较高者便叫坛。北京的天坛,一座连接璀璨繁星与空无一物的至圣之坛,在中国众多古建筑中显得卓尔不群。天坛作为民族文化,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3.你检查文段中使用的成语后发现,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富丽堂皇             B.一席之地        
  C.空无一物             D.卓尔不群
  4.小组成员认为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做出修改。(1分)
  (三)楼
  《说文》中,对楼的解释为:“楼, 重屋也。”楼是古建筑中两层以上的房屋,亦称重屋。楼在战国时就已出现,汉代城楼已高达三层。楼在古代城市或建筑群中是很重要的建筑,不同用途的楼往往风格迥异,如城市中的城楼、箭楼、钟楼、鼓楼,供登临远眺的黄鹤楼、岳阳楼、望江楼、烟雨楼,供演戏的戏楼……
  “中国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建筑构制独特,风格奇异。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内容博大,气势磅礴,语气铿锵,尤其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包含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结,体现了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千古名言。文人骚客通过此种创作文学作品的方式,参与了建筑营造,建立了文学与建筑的耦合,为文学融入建筑创造了主体条件。
  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我国北宋诗人         的《岳阳楼记》。(1分)
  6. 你想知道文段中加点词“耦合”的意思。查《现代汉语词典》,“耦合”的解释为“物理学上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根据词典解释,下列对文段中“耦合”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偶然融合的趋势                   B. 突出彼此差异性的趋势
  C. 彼此促进,逐渐融合的趋势         D. 因为变化而互相影响的趋势
  7. 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的关于“楼”的书法图片。对这四幅书法作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