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010字。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202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17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全都正确的一项(2分)
  A.归省(xǐng) 恬静(tián) 血气方刚(xiě) 融汇贯通(huì)
  B.追溯(sù) 诀窍(jué) 再接再厉(lì) 咎由自取(jiū)
  C.帷幕(wéi) 稀疏(shū) 诲人不倦(hùi) 草长鹰飞(yīng)
  D.菌子(jùn) 躁动(zào) 语无伦次(lún) 拾级而上(shè)
  2.选出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2分)
  春节档电影《热辣滚烫》通过充满活力和______的故事,向观众传递了积极向上的能量。影片讲述了女主杜乐莹委曲求全,极力讨好周围所有人的需要,但亲人的压榨算计、朋友的背叛、爱人的抛弃……各种打击还是______。后来她在痛苦中______,选择了坚强和勇敢,经过不懈努力,最终______,活出自己。
  影片告诉我们:为自己而活,突破束缚,热辣滚烫,是冲向终点的最美奔赴。
  A.激情 接踵而至 觉醒 破茧重生
  B.热情 络绎不绝 清醒 绝处逢生
  C.激情 络绎不绝 觉醒 绝处逢生
  D.热情 接踵而至 清醒 破茧重生
  3.选出下列各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①故乡的水土生养我们,使我们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儿,如果漂流万里,在寂寞的异国之夜,也能充满柔情与壮怀。②那一瓶水土中不仅有着故乡之爱,还有妈妈的祝福,这祝福绵长悠远,一直照护着我。③我每次出门旅行,总会随身携带一瓶故乡的水土,有时候在客域的旅店,把那瓶水土拿出来端详,就觉得那灰黑色的水土非常美丽,充满了力量。
  A.语段第①句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将“如果”改为“即使”。
  B.语段中“生养”“祝福”“旅行”“携带”“端详”都是动词。
  C.“漂流万里”是补充短语,“故乡之爱”和“非常美丽”都是偏正短语。
  D.将选段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恰当的排序为③①②。
  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1)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2分)
  A.我们学过《诫子书》《出师表》,其中“书”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文体。
  B.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意识。杜甫被后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C.《孔乙己》选自《呐喊》,孔乙已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D.《水浒传》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武松最具传奇色彩。他从为兄报仇开始,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智取生辰纲……一步步走向反抗道路。
  (2)名著阅读(3分)
  班级辩论会上,甲方辩手认为:苦难可以成就一个人。乙方辩手认为:苦难可以毁灭一个人。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请从以下备选人物中选择其中一个,并结合他的相关故事加以分析。(150字以内)
  A.《钢铁是怎样炼成》保尔 B.《朝花夕拾》范爱农
  C.《骆驼祥子》祥子 D.《简.爱》简.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文默写(6分)
  (1)采菊东篱下,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在表达学习和思考不能偏废的观点时,人们常会引用孔子在《论语》中所言: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文后赏析题。(3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释]①冶城:东吴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②征虏亭:亭名,在金陵。③蔡洲:江中洲名。④幕府:山名。
  6.选出对上面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泊秦淮》首句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图,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
  B.《金陵怀古》前两联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C.《泊秦淮》中“犹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金陵怀古》中“不堪”突出表达了诗人对歌者的同情之心。
  D.两首诗将对历史的咏叹与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都运用“后庭花”的典故抒发了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之情。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各题。(14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