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460字。

  广东省东莞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平章军国事韩侂胄兴师北伐,旋即以大败告终。对南宋国运来说,开禧北伐是一个转折点,从这个时期直到灭亡,其政治生活、学术文化、士人心态等均表现出颓势。此时期我们称之为南宋后期。
  这一时期的辞赋创作风貌与以往既有联系又有所变化。理学对学术文化的浸染更为深入,一些辞赋几乎成为道学的传声筒。随着政治局势变得不可收拾,人们的生命激情也在委顿,辞赋创作缺乏铺张扬厉的气势,取而代之的是写实倾向的流行。文人们不得不在日常生活中寻求生命的慰藉,描写生活小景致小感悟的辞赋多了起来。“怨以怒”“哀以思”的乱世之音、亡国之音通过辞赋迸发出来,恋恋不舍地为延续了三百多年国祚的宋王朝和行将“履霜坚冰至”的华夏文化唱着挽歌。理学文化的昌盛和国力的委顿等因素促成了辞赋创作中重真实重人文的创作倾向。
  南宋后期,理学在理论构建方面几乎没有大的建树。当时的理学大家如真德秀等,他们的兴趣主要在树立程朱理学的官方地位,把理学明义理以切世用的实际功用落到实处。因此,当时的理学为了施之于政事,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渐趋实用化、世俗化,变成教条,以便于人们恪守。由于学理层面的探讨严重缺失,也使得理学思想僵化、绝对化,朱熹、陆九渊等的言论均被他们的后学奉为不可更改的圭臬。南宋后期,理学已经控制了科考,通过包揽人才的培养,把它的思想观念深深植根于学术文化的核心,借以施之于政事,移风俗,厚人伦。更重要的是,此举可以使读书人深深浸渍于理学之中。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辞赋的创作亦深刻地受到理学观念的濡染浸渍。这不同于孝、光时期辞赋对理学思想的探讨和境界的揣摩探索,而是成为宣扬、图解理学思想的传声筒,理学观念成为赋家们理解人生,反映自然、社会的准则。
  理学思想的过度张扬,很容易使文学丧失其固有的审美特性而沦为理学的附庸。南宋的理学家们承认道统之外文统的独立性,为文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扇不太宽敞的门,但是真德秀们标举道德为本,文辞为末,对宣教功能的过分强调,则给文学创作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辞赋创作也不例外。当时的辞赋多习惯在描写物象之后,缀之以言理的尾巴。理学讲格物致知,赋中的描写部分自然是格物的过程,而曲终奏雅部分,就成了穷理尽性的心得,多数与文章的主体部分不能混融为一,这种格套很容易使作品变成关涉不紧密的两张皮。比如张侃的《石首鱼赋》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石首鱼成群结队轻快游行的姿态,不过,作者没待放笔展开就迫不及待地转入说理:“凡物之生,其生不穷。因是而见,天地全功。且夫鱼水类也,秋化为雀,冬化为凫,又不止于一生二。或云鱼有石,厥状棋子,为凫之首,石亦相似。既不同胞,又不同体,雀入水而成蛤,蜂祝虫而类已。信物理之循环,吾有感而赋之。”这段议论颇有些形而上的特点,但是,它的格物不是建立在客观观察的基础上,而是依小说家言以立意,来阐述“理一分殊”的观点,所谓一物之微,一理寓焉。这充分说明理学的格物致知很容易在认识万物时堕入虚妄。其他如赵万里的《吐绶鸡赋》、胡次焱的《山园赋》、傅自得的《秋花草虫赋》等,都是这种结构,给人狗尾续貂之感。即使那些状物传神富于理趣的作品,也由于在结尾缀以格物言理的尾巴而大煞风景。辞赋凝固成这种结构非个别现象,而是当时辞章学的一种风气,这种辞章结构,当与格物致知有密切关系。
  这个时期直接宣扬理学思想的辞赋也比较多,但大多缺乏朱熹、张栻等人赋作的那种胸襟和杨万里等人作品的那种通透哲思,缺乏真诚和深厚。如袁甫的《觉赋》,探讨人对圣道的觉悟能力,把人心修养与天理万物及其发展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心学人士“心即理”“万物与我心契”的主张。该赋反复宣扬的由心之觉悟及于理,正是心学的悟道门径。问题是此赋既无生动的形象、铿锵的节奏、巧妙的文思,更无修辞炼句方面的深思,除了板着面孔说理,艺术欣赏性荡然无存。有些赋没有袁甫赋较为慎密的思致,只是借题发挥地聒噪着理学的观念,更是等而下之的作品,如傅自得的《味书阁赋》,丁椿的《尊经阁赋》等。也有的赋作文辞考究,结构紧凑,如王柏的《宋文书院赋》、方岳的《白鹿洞后赋》、韩补的《紫阳山赋》等。
  辞赋创作需要跃动的情思,自由的心灵,更需要对群籍的泛观博览,这些因素都被理学改造或者冷落了,尤其是通过科场衡文的手段,彻底改变了文人的知识结构。此时的辞赋,缺乏优雅的笔触、灵动的思致、贯通人情物理的愉悦,弥漫着迂腐的说教气息,充斥着鄙俚的冬烘做派,这正是理学穷理尽性的结果。
  (摘编自《南宋后期辞赋创作探微》)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宋后期,由于政治生活、学术文化、士人心态的变化,导致这一时期的辞赋创作开始倾向于写实,文人们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景致小感悟去寻求生命的慰藉。
  B.学理层面的探讨严重缺失,不仅使得理学思想僵化、绝对化,还使得辞赋创作受到理学观念的濡染浸渍,理学观念成为赋家们理解人生,反映自然、社会的准则。
  C.南宋的理学家们承认道统之外文统的独立性,但对宣教功能的过分强调,容易使其文学丧失其固有的审美特性而沦为理学的附庸,张侃的《石首鱼赋》就是很好的例证。
  D.理学穷理尽性的追求,导致了南宋后期的辞赋创作失去了跃动的情思,自由的心灵,贯通人情物理的愉悦,逐渐固化,充满了借题发挥的迂腐鄙俚之气。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宋后期,辞赋多习惯在描写物象之后,缀之以言理的尾巴。这种辞章结构,与理学中格物致知的思想有着紧密关系。
  B.真德秀等人致力树立程朱理学的官方地位,忽视理学理论层面的构建,导致了当时的辞赋创作成为宣扬、图解理学思想的传声筒。
  C.袁甫的《觉赋》不仅指明了心学的悟道门径,更有较为缜密的思致,虽文辞欠缺,但哲思通透。
  D.南宋后期的辞赋在宣扬理学思想上手段不一,整体上来看,这个时期的辞赋作品大多文学价值不高。
  3.下列作品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B.所谓十分人,须有十分事。事苟不十分,终是未完备。事父尽其心,事兄尽其意。事君尽其忠,事师尽其义。邵雍《十分吟》
  C.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D.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4.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南宋后期辞赋创作受到理学观念深刻影响的具体表现。
  5.“理学对学术文化的浸染更为深入,一些辞赋几乎成为道学的传声筒”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南宋后期辞赋创作受到理学影响持怎样的观点态度?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窗
  【澳大利亚】泰格特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得下他们俩。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能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