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130字。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24年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满子却隐匿(nì)在柳棵子地里,深藏到芦苇丛中,潜(qiān)伏在青纱帐内的豆棵下,跟奶奶捉迷藏,暗暗发笑。
  B. 不要轻觑(qù)了事业对精神的濡(rǔ)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C. 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tiě)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讳(huì)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
  D. 那索似有千钧(jūn)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qǐng),就是索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潜(qiān)伏——qián;
  B.濡(rǔ)养——rú;
  D.山倾(qǐng)——qīng;
  故选C。
  2.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箫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B.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艳/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C.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宣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D.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辨析。
  A.箫索——萧索;
  B.鲜艳——鲜妍;
  C.宣染——渲染;
  故选D。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连绵不断,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B. 在很远的另一边,有一道悬崖,像一面几近垂直的墙突兀地耸立在岩石中,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良莠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
  C.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D. 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信手拈来,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本句用来形容街上行人多,对象误用,运用错误;
  B.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夹杂在一起。本句用来形容树丛不齐,对象误用,运用错误;
  C.藏污纳垢:隐藏尘垢,聚集污物。比喻包藏坏人坏事。本句用来形容皮肤上污物多,运用正确;
  D.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词汇或材料丰富,不假思索,就能写出文章来。本句用来形容词语运用恰到好处,不符合语境,运用错误;
  故选C。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五一”期间,宝鸡市将举办庆“五一”腾龙剪纸艺术作品展、舞龙舞狮展示、“杂技文化??非遗传承”文化体验等特色非遗活动。
  B. “冰墩墩”这个憨态可掬的熊猫,穿上太空服瞬间就变得时尚和科技感十足,受到了青少年特别是无数网民的追捧。
  C. 伴随文化历史类电视网络节目的热播,使得人们从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传统诗词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D. 骑在“雷锋”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B.语序不当,将“青少年”与“无数网民”互换位置;
  C.成分残缺,删去“伴随”或“使得”;
  D.句式杂糅,可删去“造成的”或者“其原因”;
  故选A。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好哇,你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叫喊声,“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住它!哎哟……哎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