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030字。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同步练习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乐清贫,生死系医学
  ——记我国胸心外科奠基人黄家驷
  黄家驷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曾任嘉兴府知府,父亲任盐运史,35岁时死于大咯血。他5岁丧父,5个叔伯亦相继因病早逝,因此他幼小的心灵中萌生了当一名医生的志愿。
  少年时,黄家驷不满足私塾所授的一点古文知识,13岁时瞒着母亲随堂兄到省城求学,后又投考天津南开中学。高一时,他竟提前两年以同等学力考上了门庭森严的协和医学院。193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在协和医院任外科住院医师。他曾说:“我感兴趣的是当一名好教师,当一名好的胸外科医师。”
  1941年,他来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医学院求学。黄家驷基础扎实,在导师的指引下较快掌握了胸外科技术,于1943年获得外科硕士学位,并通过全美专家考试,取得了外科专家称号。留美期间,黄家驷还担任密执安大学中国留学生会主席,每两周组织一次中国建设讨论会,号召留美学生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1945年德、日法西斯相继覆灭,黄家驷不为美国优裕待遇所动,放弃高薪,决心为开创中国的胸外科事业披荆斩棘。他迫不及待地搭乘美军运输机回国。三天三夜的颠簸飞行,在印度转机时行李丢失,但他完整无缺地带回了整套开展胸外科手术的器械设备。
  回国后,他一边在上海医学院执教,一边在附属中山医院和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今华山医院)从事胸外科的创建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与上海第二医学院、上海市南洋医院协作,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胸腔外科专科医院——上海胸科医院,并亲任院长。多年来,虽然担负重要的行政工作,但他总是坚守在医疗第一线。他行医近50年,亲自为数以千计的工人、农民、军人及领导干部做过手术。
  黄家驷非常重视医学教育事业。1959年,他在北京创建了中国首都医科大学,这是我国唯一的8年制医科大学,他先后担任校长、名誉校长,亲自主持研究了建校方针、教学计划及校舍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教学设备购置等问题。现在国内一些知名的胸腔外科专家,像石美鑫、苏应衡、钱中希、林尚清、钱定一等,都曾得到过他的培养和指导。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64级学生、北京协和医院著名胸外科医生方国栋回忆了一件往事:
  1970年夏天,毕业分配去向宣布后的一天,黄老师带我到他在外交部街的家里。知道我添置行装有困难,毕业分配后也不再回上海家里而是直接赴西北,年逾花甲的黄老师亲自爬上闷顶子,递出一只旧藤条箱说:“这个箱子你拿去,做你去西北的行装。”尤为珍贵的是,黄老师还找出人民卫生出版社留给他的、由他主编的《外科学》(上、下)和《外科学各论》送给我。黄老师还在每本书的首页都写上“国栋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黄家驷出身书香门第,家中亲人因病早逝,不仅使他蒙受创伤,更使他萌生了当一名医生的志愿。
  B.黄家驷少年时期不满足私塾教育,就瞒着母亲随堂兄到省城学习医学,后又投考天津南开中学,并在高一时考上了门庭森严的协和医学院,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
  C.医学报国是黄家驷的毕生追求,1945年德、日法西斯相继覆灭后,黄家驷“决心为开创中国的胸外科事业披荆斩棘”,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到祖国。
  D.黄家驷为我国胸腔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致力于医大的复校和老三届学生的培养等问题。
  E.晚年的黄家驷虽然告别了手术台,但依然笔耕不辍,从事外科学的研究,撰写、主编了《外科学》等著作,成为我国胸心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2.作为一代医学宗师,黄家驷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
  3.本文在介绍黄家驷时,插入了一段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64级学生方国栋的回忆,这样写有何好处?请具体分析。
  4.“风雨乐清贫,生死系医学。”黄家驷在治学、行医和处世等方面堪称楷模。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就以上三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潘建伟:对科学葆有原始的好奇
  2018年8月1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是我国量子通信技术引领世界的一个标志。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但是,我第一次真正记住潘建伟却是缘于他在一次演讲中讲的一个故事,“我曾到阿尔卑斯山大峡谷去游历,一个 80 多岁、满头白发的老太太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是我做量子物理的。老太太问,你做量子物理的哪一方面?我说是量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