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970字。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教材分析
  张秉贵,1918年出生于北京,只在一所贫民学校上过半年学,11岁时便到纺织厂当了童工,17岁到北京德昌厚食品杂货店当学徒。那时的规矩,学徒除了每天站十三四个小时的柜台外,晚上还要给掌柜的捶腿,给老板娘看孩子。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有了自己的商业系统。1955年秋,新建的北京百货大楼开张并招聘营业员,规定年龄在25岁以下,36岁的张秉贵前去参加招聘,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被破格录取。
  张秉贵一生有30多年在北京百货大楼工作,他腰板挺直地站三尺柜台,接待了几百万顾客。2018年是张秉贵诞辰100周年,在北京百货大楼一层的张秉贵纪念馆,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参观。如今,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新商业时代已然到来,但变化的是商业环境、顾客需求,不变的则是温暖顾客的“一团火”精神。
  教学设想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属于人物通讯。这样安排至少有三个原因:一是教学的需要。新课标“学习任务群7与9”都明确提出学习要求。上述统编教材第二单元要求“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根据新课标读写整合的理念,我们理所应当学写人物通讯。二是高考的需要。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要求学生讲好中国的发展故事已成为一种趋势。三是社会的需要。人物通讯的主要写作对象是先进人物,其写作目的正如尹德刚等专家在其著作《当代新闻写作》所说:“就是要不断地把那些大量涌现的先进人物、先进思想和事迹报道出来,发扬开来,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素养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手法。
  2.理解张秉贵“一团火”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当今时代的意义。
  课前准备
  1.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人物通讯的文体特点。
  2.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张秉贵的经历及精神品质。
  3.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4. 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精彩导入:
  今天,在北京百货大楼前依然矗立着一座雕像:雕塑的不是伟人,而是一位普通售货员,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他,就是被誉为“燕京第九景”的张秉贵。
  二、文学常识:
  林为民,1942年出生在我国台湾,父亲为爱国烈士林正亨。林为民自18岁起先后就职于北京日报社、北京晚报社,直至退休。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记者工作。
  三、走近张秉贵:
  张秉贵(1918—1987),北京人,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从1955年11月到北京市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接待顾客数百万人,从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从为国家争光、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念出发,他在问、拿、称、包、算、收六个环节上不断摸索,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接待一个顾客的时间从三四分钟减为一分钟。他通过特有的眼神、语言、动作、表情、步伐、姿态等,为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