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860字。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
  培养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遭遇,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欣赏语言,领悟诗歌的语言美;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失落情感的缘由。
  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中唐时代底层人们、谪居人士的失意落寞,认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琵琶女的的凄凉身世和诗人贬职失意的苦闷心情。
  难点: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任务一:课前积累区一.
  一、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60首,与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同为著名的诗史。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明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二.写作背景
  《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元和三年,白居易任“谏官”;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无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三.文化常识
  1.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李绅等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日新乐府也。
  2.歌、行、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多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四.预习检测
  1.给下列括号前的字注音。
  (1)湓(    )浦口  (2)铮(    )铮然  (3)商贾(    )  (4)悯(    ))然   (5)转徙(    )  (6)迁谪(    )  (7)荻(    )花  (8)幽咽(    )  (9)虾(    )蟆(    )(10)红绡(    )  (11)钿(    )头  (12)银篦(    )  (13)春江花朝(    )  (14)呕(    )哑(    )嘲(    )哳(    )  (15)霓裳(    )  (16)转轴(    )  (17)慢捻(    )
  明确:(1)pén(2)zhēng(3)gǔ(4)mǐn(5)xǐ(6)zhé(7)dí(8)yè(9)há ma(10)xiāo(11)dián(12)bì(13)zhāo(14)ōu yā zhāo zhā(15)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