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00字。

  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登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依据诗歌作注的方法,结合《登高》注释,探究词语的韵味。
  2.结合《登高》组诗,体察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
  1.运用文本注笺鉴赏法,探究诗歌韵味。
  2.感知与理解作品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难点:
  感知与理解作品的思想和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明代胡应麟《诗薮》:“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如海底珊瑚,瘦劲难明,深沉莫测,而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元人称它:一篇之内,句句皆奇,一句之内,字字皆奇。今天让我们一同品读《登高》,感受它的奇绝,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二、学习活动一:沿波讨源
  师:杜诗是文学经典,古人以 作注的方式解读其作品,有过千家注杜的盛况。今天我们也借此方法,请你仿照教材已有注释,与所在小组同学合作,另外选择首联和颔联的词语,为其作注。
  师:例如,“鸟飞回”课下注释为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落木”注为“落叶”,为什么诗中用落木表示落叶,而不怕误解为木头从天而降呢?因为“落木”与“落叶”比有干燥、疏朗的暗示性,所以“落木”更能表现空阔、萧瑟、干枯、衰败的杜甫眼中的秋。
  生: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中的“急”,应注为“猛烈,表急迫感”。因为如仅表风大也可注为“大、疾、烈”。
  生:我也赞同这种注法。首句的风不仅有“岁暮百草零,疾风高风烈”的猛,更有诗人内心的焦急,急迫之情。急在“常作客”不知何日是归期,急在落木萧萧、长江滚滚的时光流逝,急在个人与国家的艰难,急在因多病“繁霜鬓”,难以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
  师:正如《毛诗正义》所言“诗言,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此急乃“心急”,却用风急来以景写情,融情于景。
  生:首句猿啸哀的“啸”应注为“啼叫”。
  生:注为“啼叫”不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用的是“啼”,“啼”表示声音清脆,响亮,适合于表达内心的欢快。
  生:《岳阳楼记》有“虎啸猿啼”,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