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10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登高》——沉郁顿挫的人生注脚
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8月第1版
教学目标
1.把握《登高》文本中“景—情”关系的特征,了解并练习为诗歌作注的鉴赏方法。
2.品词赏句,感知与理解作品的思想和感情。
3.体会“登高”文化并形成对其文化价值的正确认识。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把握《登高》文本中“景—情”关系的特征。
2. 了解并练习为诗歌作注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1. 品词赏句,感知与理解作品的思想和感情。
2. 体会“登高”文化并形成对其文化价值的正确认识。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把握《登高》文本中“景—情”关系,了解并练习为诗歌作注的鉴赏方法。
2.品词赏句,感知与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3.体会“登高”文化并形成对其文化价值的正确认识。
【理解感知】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千家注杜诗】作注是一种阅读、传承方式。
【导入】核心任务:为下一届同学学习杜甫《登高》提供一份注解较为全面的学习资料
【活动一】结合前两联,参照教材注释,抓住景物特点结合自身感悟为其作注。
问题1:首联写登高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景物特写镜头?
(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结合自身感悟为其作注
【我注杜诗】
【急风】诗人内心的悲凉。
【高天】诗人内心的孤苦无助。
【哀猿】用猿声的哀伤来传达内心的哀愁。
【飞鸟】用“回鸟”自比,表达自己因为战乱而到处漂泊,有家难回的艰难处境。
【清渚和白沙】用冷色调的事物传达内心的沉郁。
问题2:体会作者心情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沉郁的情感
诗人站在高天之下,急风之中面对清渚、白沙,耳听猿的哀鸣,仿佛一只孤鸟,凄楚、忧伤、悲哀、绝望。
【我注杜诗】
【落木】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长江】一泻干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无边落木萧萧下”【状悲之广(范围上)】
“不尽长江滚滚来”【言悲之多(数量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