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400字。
江苏省宿迁市2024年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提示: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学校开展了校园文化节系列活动,让我们一超参与其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一、班级举行“寻文化之根”活动,请你参与。(18分)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显底气。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甲】(①秉承②传承)着伟大的文明,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漠孤烟、江南细雨,总让人思接千载。心chí神往;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良者、二里头的文明shǔ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决决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乙】(①博大②广博),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摘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二○二四年新年贺词
1. 习主席的新年贺词引发了同学们的共鸣,请根据提示把下面古诗词补充完整。
美景 相关诗文 出处
大漠孤烟 大漠孤烟直,(1)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江南细雨 (3)_____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几处早莺争暖树,(4)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钱塘湖春行》
黄河九曲 (6)____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
峄峦如聚,(7)_____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长江奔流 (8)________,_______。(请根据所学,写一句体现“长江奔流”的诗句。)
2. 请依次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心chí神往( ) 九曲( ) shǔ( )光 瑰( )宝
3. 请为文中【甲】【乙】两处填入合适的词语,使语意通顺。(填序号)
甲: _______乙: _______
4. 习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还提到了过去一年的其它成就,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国货潮牌广受欢迎,国产新手机一机难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断亮色。
②经过久久为功的磨砺,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
③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
④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
⑤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
A. ⑤①③②④ B. ⑤②③①④ C. ④①③②⑤ D. ④②③①⑤
【答案】1. ①. 长河落日圆 ②. 瀚海阑干百丈冰 ③. 山光悦鸟性 ④. 谁家新燕啄春泥 ⑤. 白居易 ⑥. 河流大野犹嫌束 ⑦. 波涛如怒 ⑧. 示例:孤帆远影碧空尽 ⑨. 唯见长江天际流
2. ①. 驰 ②. qū ③. 曙 ④. guī
3. ①. ② ②. ① 4.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瀚、阑、犹、嫌、怒。最后两空,写出描写“长江奔流”的诗句即可,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心驰神往:xīn chí shén wǎng,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
九曲:jiǔ qū,指黄河迂回曲折。
曙光:shǔ guāng, 黎明的阳光。比喻已经在望的光明前景。
瑰宝:guī bǎo,特别珍贵的东西。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甲】处,秉承:承受;接受。传承:泛指对前人的经验进行传授和继承并发扬发展的过程。句中与“文明”搭配,用“传承”恰当,故选②。
【乙】处,博大:宽广,区域广阔。广博:意思是学识、胸怀等宽广博大。句中形容我国文明,用“博大”恰当,故选①。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衔接排序。
首先明确:材料为习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还提到了过去一年的其它成就,④“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为总起句;②紧承句④,说明我国历经磨砺后我国创新力和发展充满活力;③句紧承前文创新力,引出③“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三个事例;①句紧承前文的发展活力,引出国货潮牌、手机、新能源汽车等产品的迅猛发展;⑤句为总结语,是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展望。因此排序为:④②③①⑤;
故选D。
二、(9分)
班级举行“探索语文教科书里的文化”专题研讨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材料一】
山水画,元气淋漓, 笔力圆浑, 墨华醉人。 山水画以“飘、 密、厚、重”为主要特点。
【材料二】
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情与景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材料三】
全国各地的风景每一处都有独特的韵味和文化底蕴。当我们在语文课本封面看到家乡的美景,正是以山川为“村”,装下万里诗画。不仅打开了课本怀旧记忆的封印,更是见识了书里的诗和远方。
(节选自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任务一:赏封面】
5. 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推测编者用黄宾虹的山水画作为语文教科书封面的用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