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290字。

  6.2《再别康桥》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新诗发展至今已百余年,形式问题却一直悬而未决。若将自由诗与格律诗的各自优势相结合而建立一种新的诗体,既破除格律诗的固定外形,又设置出一种大体的形式规则,或许可缓解当下新诗形式建设的困境。
  对于这种诗体,林庚先生曾经进行过实验,并命名为“自然诗”。在他看来,自由诗如“冲锋陷阵的战士”,虽然冲开旧诗的约束后获得一些新的进展,但在此新进展中“一切是尖锐的,一切是深入但是偏激的”,若一直沿此尖锐、深入而偏激的方式发展下去则会“陷于‘狭’的趋势”。因而林庚尝试构建一种将“许多深入的进展连贯起来,使它全面发展”的一种“广漠的自然的诗体”。由此可见,“自然诗”是为规避自由诗的弊病而综合了自由诗与格律诗的多种优势后的一种诗体。林庚关于“自然诗”的理论设想是美好的,然而他后来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却又因迷恋格律的“不祥魅力”而陷入“新格律体”的泥淖中无法自拔,由此导致“自然诗”理想的最终破产。事实上,“自然诗”作为一种规避自由诗与格律诗的弊端而整合二者优势的一种新诗体,不失为当下新诗形式建设的可能出路。
  如何重启和建构“自然诗”,新诗需要从内形式和外形式两方面展开。在内形式层面上,新诗需要构建自然的节调和韵,这是新诗需要坚守的一条形式底线,因为节调和韵可构建音乐性,而音乐性是诗之为诗而非散文、小说等其他文体的重要标识性特征。长期以来,不少诗人和诗论家认为音乐性与格律密切相关,甚至将音乐性等同于格律,因而曾提出新格律诗、现代格律诗、自由韵律、内在化格律、非格律化韵律等概念,其实均未跳脱出“律”的框束。
  从新诗诞生以来的各种经典作品观之,新诗构建“自然节韵”并不难,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光中的《乡愁》等新诗经典均未设固定“诗型”,却因有“自然节韵”而被反复传诵。这种“自然节韵”主要包括大体押韵、中间可转韵的音韵美,注意情绪节奏和字词节奏的节奏美,使用复沓、回环等手法形成的旋律美三方面。而实现此“三美”的前提是必须“自然”。由此而言,新诗要构建“自然节韵”,音韵美、节奏美和旋律美缺一不可。
  新诗应构建“节奏”,使诗句在抑扬顿挫中显出铿锵和谐,由此表现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此外,“旋律”亦颇为重要,如同芭蕾舞的舞步具有一定的规则,新诗同样如此,虽然它已破除定行、定句、定言、定顿、定称等固定外壳,但内在的诗歌规则和技法不能缺少,应援用复沓、排比和对偶等修辞形成旋律美。新诗虽为自由诗,但其“自由”并非毫无边界,音韵、节奏和旋律是新诗的形式边界,属于新诗不同于其他文体类别的标识性特征。
  在外在的形体、体式构成的“外形式”建设方面,“自然诗”亦应遵循“自然”要求。新诗属于自由诗,追求自由精神,而这种自由精神与“诗型”的束缚之间形成难以调和的矛盾,因而任何诗型都难以广泛流通。
  事实上,“分行”是新诗外在形体上的唯一特征。正如诗评家吴思敬指出,“分行”是自由诗的最后一条底线。“分行”是指诗句与诗句间短暂的停留与间隔,虽然每首诗的分行看似随意,却蕴蓄着节奏的停领、诗情的跳跃、语气的过渡、主旨的凸显、内容的强调,行与行之间则因空间的短暂间隔而留下值得品味、咀嚼的“空白”,有利于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旋律感。因此,当代部分诗人提倡取消分行的主张有失偏颇,会导致诗与非诗的唯一区别与形式界限消弭模糊。
  规避自由诗和格律诗两种诗体缺陷并整合二者优势的“自然诗”值得重启和重视。当下新诗所面临的形式建设困境亟待解决,“自然诗”是其突围的一条可能路径。
  (摘编自罗小风《当下新诗形式建设的可能出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诗”为了规避自由诗的弊病,结果却陷入了“新格律体”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B.《雨巷》《再别康桥》《乡愁》都没有“诗型”,但同样具有音韵美、节奏美和旋律美。
  C.新诗内形式构建主要包括“节韵”“节奏”“旋律”三个方面,其中“旋律”更为重要。
  D.无论是“内形式”建设,还是“外形式”建设,新诗都需要遵循“自然”要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直接指出中国新诗存在形式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新诗形式问题的思路。
  B.文章举林庚“自然诗”理想最终破产一例,意在表明“自然诗”只是美好的设想。
  C.文章以戴望舒的《雨巷》等事例,论述了新诗构建“自然节韵”并不难的观点。
  D.文章末段提出呼吁,希望通过重启和重视“自然诗”使新诗走出形式建设困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诗”是林庚先生为突破自由诗尖锐、深入而偏激的缺陷而进行的有益探索。
  B.节调和韵可构建音乐性,而音乐性是诗区别于小说、散文的重要标识性特征。
  C.虽然新诗的分行很随意,但当代部分诗人提倡取消分行的主张还是有失偏颇的。
  D.新诗属于自由诗,虽然不必严格遵守“格律”,但其“自由”并非毫无边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浅谈好诗词
  沈鹏
  ①好的诗词作品蕴藉高尚情操,凝聚着高度思想性和深广人生境界,在诗化语言中追求作品的美学表达。
  ②陶冶性灵莫过于诗词,在作者为“言志”,在读者为“陶冶性灵”。如杜甫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希望得到千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