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330字。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鲍照在门阀制度的重压下,不愿哀声叹气,只能借寥寥数语排遣忧怀,徘徊不前,这种如梗(ɡěnɡ)在喉的哀痛,使《拟行路难》一诗更显俯仰低回,含蓄蕴藉(jiè)。
B.赤着膊、瘦伶(līnɡ)仃的阿Q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辫根,歪着头,说“我是虫豸(zhì)”,还是给碰了五六个响头,遭了瘟般地回到了土谷词。
C.端午日,茶峒的小孩额角上都用雄黄蘸(zhàn)酒画了“王”字,翠翠坐在门口用粽(zònɡ)叶编蚱艋、蜈蚣玩,听到唢呐呜呜喇喇吹起来,不禁想起了二老傩送。
D.《种树郭橐驼传》寓意深刻,因事明理,针砭(biān)时弊,作者融叙事说理于一体,将种树之道“移之官理”,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zhù)”的创作态度。
二、选择类
2.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一项是( )
A.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地方长官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考核再任命官职。
B.《行路难》为乐府旧题,多写世路艰难离情别意。鲍照所作《拟行路难》十八首是今存最早的此类题材作品。
C.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故称楚辞。
D.《国语•周语下》记载周景王曾经下令制造铜鼎“无射”。
三、情景默写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 “ , ”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2)《滕王阁序》里用“ , ”两句形象地表现了宴会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的动人画面。
(3)《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两句是“ , ”。
(4)《拟行路难》中用反问句来表达作者惆怅,矛盾痛苦心情的两句是“ , ”。
(5)《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两句是“ ,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 , 。”
(2)《拟行路难(其四)》中,“ , ”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写出了人因门第不同而命运不同的可悲现实。
(3)《蜀相》中,杜甫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 。”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中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 , 。”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汉代以来,中国就有“贤良对策”的制度,由地方政府推荐“贤良”的人才到中央去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如果答得好,便由此入仕。
到了唐代,便融入科举之中,成为所谓的“制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