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05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8分)
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朱寿桐:我觉得汉语尽管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但是汉语的使用范围却不像其他语种——如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那样广。有没有这种可能:通过汉语新文学的精彩创造,使得汉语也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加广泛的使用,我们的文学能不能承担起这样一种使命和责任?
杨义:杜甫曾这样评价李白:“白也诗无敌。”也就是说,李白的诗是没有敌手的。此外,杜甫还说:“笔落惊风雨,也不是看着“鬼神”的脸色去写的,但他写好之后却让“风雨”和“鬼神”都感到吃惊。我们中国的作家也不一定非要为了外国人接受去写作,随着我们整个文明的提升,总有一天会让外国人感到惊讶。
莫言:我觉得不能说某种语言是“王者语言”,只能说有些语言是强势语言,有些语言比较弱势。而且语言的强势与弱势并不是通过文学的好坏来实现的
杨义:唐朝的文明就不怕传不出去。
莫言: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出国的时候,在西方的街头碰到个说汉语的人是很难的。即便到了大学里,感觉也找不到几个懂汉语的人。现在这种情况有很大的改变。但这不是特别重要。假如全世界最后只剩下了汉语,都有它的独特性,保持目前这样的状态挺好。
其实有一个问题值得探讨:我们作家的写作到底是为谁?为哪个国家的读者?我究竟是为外国的读者写作,还是为中国的读者?或者说,作家在写作的时候要不要考虑读者?我本人不希望作家有过多这种考虑。如果一开始写作就考虑到翻译家,考虑到翻译的难度,那就要减少小说创作的难度
杨义:这就像我们写专著一样,不能够总是引经据典。
莫言:这是一个很大的牺牲,比如地方性的方言土语,很有修饰作用,但让翻译家翻译起来就很痛苦。那是不是要把方言土语都抹掉呢?用通俗的、大众化的、直白的语言来写作,恰好是文学创作的最大忌讳。文学创作首先要在语言上实现陌生化,肯定要从各地的方言里面、地方的戏曲里面去吸取营养。这样的语言翻译起来很困难,但是本国的读者读起来耳目一新。我曾经在北京师范大学做过一次演讲,外国翻译家应该挖空心思从自己本民族语言中寻找对应的语言。他从自己的语言中找到对应的语言,然后翻译过去,他使用的语言也就跟其本民族语言中的陈词滥调有所区别。
因此,作家在写作的时候不应该考虑自己的作品要走向世界的问题,越是考虑这样的问题,他们自然会来翻译你的作品,而且他们在翻译的时候总会有办法解决难题。中国作家协会每隔两年会开一次世界汉学家大会,我希望汉学家在翻译的时候尽量不要把中国作家的语言风格通俗化。如果一部语言很有个性的汉语小说,翻译成外语之后变成了很直白、滥俗的语言,那这样的翻译实际上是失败的。成功的翻译家应该把原作的风采传达出去,让国外的读者通过译本猜想或者感觉中国作家原来的语言风格。如果做到这一点,也都无关紧要,关键是语言风格翻译过去了
朱寿桐:谢谢莫言,这个观点非常有意思。如果要翻译莫言的作品,确实需要非常执着、非常负责任。上次在北京开会的时候,跟你联系了一百五十次。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他觉得你的字写得好,为了多得到几封你的信。
莫言:有的翻译家确实联系了一百五十次,可有的翻译家则一次也不联系。
杨义:增田涉在翻译鲁迅作品的时候,在鲁迅那里做了一年的进修生。他觉得鲁迅是个斯芬克斯,是个谜
朱寿桐:伟大的作家都是个谜。关于汉语新文学的话题,我听了二位的意见,觉得汉语新文学基本上前途是光明的,而未来则是辉煌的。当然,要使我们的汉语变成强势语言
(摘编自莫言、杨义、朱寿桐《语言的魅力与限度——关于汉语新文学的成就、发展与传播的对话》)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汉语虽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但是汉语的使用范围却不及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广泛。
B.汉语新文学可以让汉语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使用,莫言和杨义都认为这是文学的使命和责任。
C.莫言认为翻译家翻译文学作品,要尽量保留原作个性化语言风格,切忌使用直白滥俗的语言来翻译。
D.在莫言看来,联系他一百五十次的翻译家所翻译的作品要胜过一次也不联系的翻译家所翻译的作品。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义引用杜甫评价李白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中国的作家在写作时不需要讨好外国读者,这与莫言的观点是一致的。
B.“作家的创作就是应该跟翻译家为敌”,说明作家的创作不应向翻译家妥协,反而要在写作时主动增加其翻译难度。
C.杨义认为写专著“不能够总是引经据典”,说明专著写作需要考虑到读者;莫言则认为文学创作不要有这方面的过多考虑。
D.增田涉在翻译鲁迅作品时觉得鲁迅是个斯芬克斯,是个谜一样的存在;鲁迅作品具有鲜明的语言风格或为其原因之一。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莫言有关作家写作的观点的一项是
A.严复提出了“信、达、雅”的三字翻译标准。
B.《文心雕龙》:“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C.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D.丁玲说:“把读者拉着跟你走,这才是文学作品的目的。”
(4)朱寿桐是本次对话会的主持人,下列关于他主持对话会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寿桐为主持对话会做了充分准备,如会前掌握有翻译家与莫言联系一百五十次等信息。
B.朱寿桐首先提出了讨论的问题,即“我们的文学能不能承担起推广汉语的使命和责任”。
C.朱寿桐表达幽默,谈到翻译问题,他以意大利翻译家的具体实例来说明莫言的书法很好。
D.朱寿桐以主持人的身份进行了总结,并以“非常感谢二位的精彩发言”作结,得体有礼。
(5)学校国际交流中心拟举行“坚定文化自信,推广魅力汉语”主题研讨会,请你根据文本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
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灯盏
刘震云
老汪和银瓶共生了四个孩子,三个男孩,一个女孩。老汪有学问,①大儿子叫大货,二儿子叫二货,三儿子叫三货大货二货三货都生性老实,唯一个灯盏调皮过人。别的孩子调皮是扒房上树,灯盏不扒房,一个女娃家,爱玩畜生。而且不玩小猫小狗;一个六岁的孩子,爱跟骡子、马打交道。喂牲口的老宋不怕别人,突然回头,发现灯盏骑在牲口圈里的马背上,带你去姥姥家找你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