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01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一个民族没有一种精神,就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依据,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可以用两句儒家经典中的话来概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儒学经典中蕴含的常理、常道,既是中华民族的价值源泉、思想准则,也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体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做圣人,不过在达到圣人境界之前,要做好两种人:在家做孝子,在外做君子。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在于有道德、讲礼义,否则与禽兽无别。阅读儒学经典,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更主要的在于认识生命的本质,明白做人的道理,提升精神的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与精神生活、风俗习惯的准则与根基,正如古人所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的思想也深深影响了东亚各国,甚至远及欧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孔子集以往思想文化之大成,开后世儒家学说之先声,被后世尊为“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汉代伟大史学家司马迁著《史记》,将身为布衣的孔子与历代王侯并列,作《孔子世家赞》,饱含深情给予孔子极高的评价:“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经典是民族文化的最高形态,认识一个民族,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读它的经典。之所以经典具有永恒的魅力,是因为它关注的是社会最本质、最深层的话题,即价值体系问题。所以经典的话语历久而弥新,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经典是思想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自从孔子删定“六经”,奠定了儒家经典的规模,经过历代儒者的不断传承、阐释和发挥,形成了完整的经典体系。儒家注重德性修养,崇尚君子人格,提倡德治仁政,追求社会和谐,向往大同理想。儒学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崇礼重义,和而不同。儒家经典中的思想精华,无疑值得我们今天去挖掘、学习和传承。
  天人合一。季羡林先生曾说过,“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周易•说卦传》中有这样几句话:“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地、人合称“三才”。天地之道,即指自然界阴阳刚柔的变化法则和规律。人类社会应当效法天地之道,服从普遍规律。天、地、人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联系的。
  刚健有为。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孔子弟子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孟子更强调“大丈夫”气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儒家这种刚强不屈的精神,将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责任感统一起来,使儒学具有强烈的入世情怀。
  中庸和谐。《尚书》《周易》都有“尚中”的哲学思想。孔子将“中”与“庸”连用,并把它提到了“至德”的高度,将前人“执中”的思想观念发展为中庸理论。孔子之孙子思作《中庸》,提倡“极高明而道中庸”。儒家强调“执中”之道,故孔子既反对过于激进,也反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一个民族就无法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话强调了孔子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世界各国,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C.因为经典具有永恒的魅力,经典的话语历久而弥新,所以经典能关注到社会最本质、最深层的话题,经典是思想的载体。
  D.我们与其他国家民族最大的不同不在于肤色、语言、服饰、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而在于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文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思想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在家做孝子,在外做君子”,那么他就能达到圣人境界了。做圣人是儒家的理想人格。
  B.认识一个民族,最好的办法就是读这个民族的经典,经典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民族文化的最高形态和精华,经典值得学习。
  C.孔子在前人“执中”的思想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庸思想,但“中庸”不是无原则的“和稀泥”,也不是折中主义。
  D.儒家追求社会和谐,包括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人际和谐,“大同”理想社会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之奋斗。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儒家“刚健有为”的思想的一项是(    )
  A.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B.我是唯一能做到这一点的人。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材料引用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新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学习儒家经典?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祖先们躬耕的样子
  半文
  铁耙是要高高举起,举至最高处,再轻轻放下。铁耙自半空落下,加速,再加速。父亲告诉我,自高处落下的铁耙,齿尖会自动锲入沙地。
  是的,铁耙会自己锲入沙地。沙地与别处不同,是很多粒沙聚在一起,成就了一整块厚实的沙地。散开之后,每一粒都仍是沙子,在天空飘浮、在风中飞扬的沙子。我多少次捏紧又放下,①是这些松软的沙子,滋养了我又放弃了我。我把铁耙举起,又放下。放下,又举起。沙地是一本大书,我一页一页,努力地翻阅脚下这一片沙地。泥土芬芳,沙地的气息让人陶醉。身在都市的人们,多少会从这样的气息里回想起飘浮在大地之上的那些麦子谷子和油菜花们的气息。不少城里人的内心,都还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