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70字。
八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传承国学经典,提升文化素养;感悟时代苦难,激发爱国情感。
语言运用:了解“歌行体”题材特点;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读准字音,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思维能力:集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有关知识,把握诗歌的情感,体悟杜甫“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胸襟情怀。
审美创造: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体悟杜甫“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胸襟情怀;感悟时代苦难,激发爱国情感。
学情分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14岁左右的孩子,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21世纪,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首感慨个人经历,抒发社稷理想的古代诗歌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而且学生群体中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灵活设置教学过程,精心安排问题,在提问中巧妙使用关键词分析法、讨论法、拓展法启发学生思维,做到兼顾全体。
鉴于此设计了几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内容:(1)反复诵读,以朗读促进对诗歌主旨的了解。(2)结合背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教学过程
一、新篇导入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冯至感慨道“杜甫半生流离,却从未停止歌唱”,后人念及杜甫,常常谈到杜甫草堂(出示草堂图片),目光所及杜甫栖身之所,你的所感所想又如何?这节课让我们随时光倒流,跨越千年,去草堂感受杜甫的生活,倾听灵魂的歌唱。
二、初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①读准字音、节奏:
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qĭng)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sāng)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②读好七言句的停顿: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③读好长句的内部节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