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550字。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202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一、语言知识运用(20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辈(háng) 沙砾(lì) 羁绊(bàn) 装模(mú)作样
B. 锵然(jiāng) 撺掇(cuān) 凫水(fú) 草长莺(yīng)飞
C. 褶(zhě)皱 眼眶(kuàng) 龟(jūn)裂 大彻(cè)大悟
D. 迁徙(xǐ) 两栖(xī) 譬如(pì) 核磁共振(zhèn)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B.锵然(jiāng)——qiāng;
C.大彻(cè)大悟——chè;
D.两栖(xī)——qī;
故选A.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震撼 推搡 暗然失色 群蚁排衙
B. 锃亮 浩翰 漫不经心 断壁残垣
C. 发怔 篡改 诲人不倦 自暴自弃
D. 烦躁 狭隘 销声匿迹 相得益章
【答案】C
【解析】
【详解】A.暗然失色——黯然失色;
B.浩翰——浩瀚;
D.相得益章——相得益彰;
故选C。
3. 下面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新时代的中国人民,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非凡"的抵达。向上,冲上九霄,从300公里到4亿公里,嫦娥、祝融、羲和……这些神话传说中如雷贯耳的名字,穿越时空,伴随新时代的中国人征战太空!中国人的宇宙探索抵达了曾经可望而不可即的浩瀚苍穹。向下,潜入深海,中国载人潜水器抵达马里亚纳海沟,在海洋最深处探索更多的未知,领略更多的风景。向山而行,翻越崇山峻岭,中国高铁以间不容发的速度抵达一个个偏远山寨;向海而行,跨越广袤海洋,中国跨海大桥以多项世界之最的技术创造抵达一座座高峰。中国人民心怀梦想,持之以恒,开辟出一条条“中国路”,实现了追寻千百年的目标,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
A. 如雷贯耳 B. 可望而不可即 C. 间不容发 D. 持之以恒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很大。使用正确;
B.可望而不可即:只能远望却不能接近。使用正确;
C.间不容发:两者之间容不下一根头发 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不能用来写速度,使用错误;
D.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使用正确;
故选C。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电影《万里归途》中,赤手空拳的外交官,穿越战火和荒漠,带领同胞们走出了一条回家之路。
B. 为了改善同学们的语文综合素养,许多学校积极开展“阅读经典作品,建设书香校园”主题活动。
C. 我国将积极有效地采取多种节能减排,力争在2060年提前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庄重承诺。
D. 作为稳定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并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B.搭配不当,将“改善”改为“提高”;
C.成分残缺,在“节能减排”后添加“举措”;
D.句式杂糅,删去“迈”或“转型”;
故选A。
5.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家书抵万金”的出现,是中国书信文化史的重大转折点,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
②从此以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又多了一个“家书文化”固定符号,横亘古今,贯穿往来。
③几乎绝大多数的学者,在谈论杜甫《春望》“家书抵万金”时,都会不约而同,毫无例外地说到这一点。
④“家书”作为一种特殊的中国文化符号,加上转而形成民族心理的同震共鸣,形成了中国书信文化。
⑤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古今斯通。
A. ①②⑤④③ B. ④③⑤①② C. ④①③②⑤ D. ①③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通过读这五个句子,可知介绍了中国书信文化,确定④为首句。③⑤①根据杜甫《春望》“家书抵万金”介绍家书的古今相通,②最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