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750字。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课程标准解读》
  通过学习辨析逻辑错误,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运用逻辑方法来构建完善论证。经过这样的“逻辑之旅”,我们能更清晰地认识语言与逻辑的关系,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
  1.了解“逻辑”一词的具体含义及基本知识。
  2.辨析排中律和矛盾律。
  3.归纳逻辑错误的类型,增强辨析谬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辨析排中律和矛盾律。
  【教学难点】
  辨析谬误的能力
  【知识讲解】
  活动一 了解逻辑含义及基本知识
  (一)辨析言语活动中“逻辑”一词的含义
  下列句子中的“逻辑”是指什么?请分别指出。
  (1)生物界遵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逻辑。
  (2)我很难相信平行宇宙那一套逻辑。
  (3)他说的这番话完全不合逻辑。
  (4)福尔摩斯精通逻辑。
  (5)逻辑是一门独立的学问,大家都要学一点。
  (1)规律、事理 (2)道理、理论 (3)思维的规律 (4)推理和论证的本领 (5)研究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研究推理和论证的科学——逻辑学
  (二)逻辑的基本知识
  1.概念
  定义:事物或现象特有的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包括内涵和外延:内涵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主要是本质属性;外延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具体范围。
  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关系 定义 例子 图形
  全同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 “中国的首都”和“北京”
  包含关系 一个概念是另一个概念的一部分 “法律”与“刑法”
  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 “学生”与“共青团员”
  矛盾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而且非此即彼 “社会主义国家”与“非社会主义国家”
  反对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但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
  2.命题(也叫判断,语言表达方式为句子)
  定义: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
  如:①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命题有一个真假的问题,命题要注意预设义和隐含义。
  活动二 理解并掌握逻辑的基本规律及其运用规则
  逻辑规律类型 规律要求 公式表示
  同一律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的含义始终保持如一 A就是A
  矛盾律 两个相互否定的判断不能同真 非A即B
  排中律 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 A或者非A
  充分理由律 一个被断定为真的判断具备充足的理由 所以有B,是因为有A;或B真,因为A真,并且A能推出B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