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48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自然和人文景观历来备受欢迎,而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学界既有学者从宏观层面探讨文学景观的理论建构,也有不少学者从微观层面具体分析一地一城的文学景观或者一个朝代一种文体中出现的文学景观,而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则鲜有论及。
  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古典文学赋予文学景观生命与内涵。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既可以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比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人尽皆知,苏州的寒山寺因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垂千古;也可以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声中外,比如绍兴的沈园因陆游与唐婉的爱情而代代相传,惠州西湖因苏轼贬惠州之后才盛传其名。当然,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途的文学景观。比如黄鹤楼在唐代诗人崔登楼所题《黄鹤楼》诗之后,再经李白、岳飞、毛泽东等人的歌咏,其内涵会不断丰富,影响越来越大。岳阳楼的名气也是在不断累积和提升的,先由唐代诗人李白赋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后定名,继之为杜甫的《登岳阳楼》,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明代袁中道的《游岳阳楼记》等,岳阳楼的大名历久弥新。由此可见,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催生了文学景观的形成与文学景观内涵的不断丰富。
  文学景观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文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在后人的追慕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文学作品,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这些文学作品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并逐渐凝固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而这一集体记忆又唤醒了对该城该地文脉的传承与发展,故文学作品不断得以传播,在古今读者和游人中形成广泛的影响。高建新在《文学景观的生成及其条件》中说:“文学景观是审美的记忆、情感的记忆。”文学景观呈现一定的美感特征,蕴含着前人的情感体验,而由文学景观唤起的记忆又往往再借助文学来表达。孟浩然《与诸子登山》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孟浩然与诸子游览山,拜谒羊公碑,这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其感慨万千,遂写下这一首著名的诗歌。很多古代诗人在登临岘山这一文学景观的时候,也留下相关诗篇,如张九龄《登襄阳山》、李白《岘山怀古》、曾巩《初发襄阳携家夜登岘山置酒》、李曾伯《登山用刘清步韵》、陈与义《游山次韵三首》等。故从某种意义上说,的确是文学景观促进了古典文学的传承与传播。兹再举一些文学景观在海外传播的例子为证,比如潇湘八景经宋明以来文人雅士的不断阐释与重构,成了一个著名的文学景观。而潇湘八景这一文学景观的艺术生命力远不止于国内,越南的黎贵惇,日本五山的众僧,韩国的李仁老、李齐贤、李荇、金弘郁、郑宗鲁、补永元等也都痴迷于潇湘八景诗的创作。由此可见,文学景观是文学家的创作素材,文学作品也依托文学景观而不断丰富。
  既然如此,故当下对文学景观进行保护与进一步研究就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文学景观的丰富内涵可以激发作家创作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学景观往往包括多层文化隐喻,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分布各地的文学景观,可以激发游人、作家对自然风光、人文胜迹、文学经典的热爱,从而不断创造新的作品以传承文脉,同时也激发了民族情怀与家国情怀,尤其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可以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其次,文学景观的保护和研究,有利于促进地方文化、旅游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为当代弘扬和发展地方文化、深挖和延续地方文脉提供积极的指导与借鉴。文学景观不仅仅是空间层面的存在,更是时间层面的、可对话的、可传承的,故而随着文本的不断经典化,文学景观逐渐成为该地的地域象征和文化符号。
  总而言之,古典文学形塑了文学景观,而文学景观本身既承载了传统文脉,也进一步催生了新的文学作品。
  (摘编自李惠玲《古典文学与文学景观的双向互动》,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文学景观都受到了广泛关注。 B.文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从而形成广泛的影响。 C.文学景观能够激发作家创作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于文学景观具有多层文化隐喻和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 D.文学景观能激发作家创作优秀作品,有利于促进地方文化的开发,当下应该对其进行保护与进一步研究。 2.下列关于文学景观和古典文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共生共长,而且两者相互推动。 B.文学景观因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而催生且不断丰富内涵。 C.文学作品可再现景观,它也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 D.古典文学使文学景观成为某地的地域象征、文化符号。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琵琶亭,即白司马泪湿青衫处也。名人托迹之地,江山千载犹香。(袁中道《珂雪斋集》) B.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C.山水文章,各有时运。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亦凭山水以传。(尤侗《天下名山游记序》) D.登小云……西南尽祁之岳侯题名;东尽来之武侯之祠,东北尽炎帝之陵。(王夫之《小云山记》) 4.下列关于材料的相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分析了不同文学景观的形成因素以及古典文学的不同文体对文学景观的作用。 B.文章在论述古典文学与文学景观的相互关系时,侧重论述的是文学景观的价值。
  C.岘山诗篇的创作传承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文学景观促进了古典文学的传承与传播。
  D.文中直接引用的诗文与相关文化举例增强了说服力,与文学作品之美相得益彰。 5.屈原故里在今湖北省宜昌市归县,是著名人文景观。假如你是该地区文化旅游局负责人,根据本文观点,你将如何打造该景观的文化品牌呢?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陈奂生上城(节选) 高晓声
  ①陈奂生在宾馆一觉醒来,想到县委书记吴楚把自己安排到这里住宿的事,心扑扑跳得比打钟还响。这吴书记真是大好人,竟看得起他陈生,把他当朋友。记得秋天吴楚在大队蹲点,有一天突然闯到他家来吃了一顿便饭,那算什么交情呢!
  ②陈奂生想罢,心头暖烘烘的,眼泪热辣辣,在被口上拭了拭,便睁开眼来细细打量这住的地方,却又吃了一惊。这房里的一切,都新堂堂、亮澄澄。地板暗红闪光,照出人影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