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770字。
2024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七年级语文
温馨提示: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本学科为闭卷考试,全卷共四道大题,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答题。
习总书记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 翻开史册,从锲而不舍、沥尽心血的闻一多,到坚rèn 刚强、浴血奋战的志愿军,再到鞠躬尽cuì 、至死不懈的邓稼先……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积极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凯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青年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努力拼搏,绽放青春光彩,而继续奋斗是亘古不变的主题。最激昂是少年志,最闪耀是追梦人,广大青年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闪耀吧,青年!请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1)给加点字注音。
锲( )而不舍 亘( )古不变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坚rèn( )刚强 鞠躬尽cuì ( )
(3)下面选项放在文中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A 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B.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C. 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D. 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
【答案】(1) ①. qiè ②. gèn
(2) ①. 韧 ②. 瘁 (3)B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注音能力。
锲——qiè,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
亘——gèn,亘古不变:从古到今,没有变化。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rèn——韧,坚韧:坚固而又有韧性;
cuì——瘁,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
根据句意及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分析。这四句话是层层深入的关系,先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才能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然后才能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最后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因此正确的排序为: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故选B。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B. 最近,他总胡思乱想,每天都一副若有所失的样子。
C.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D. 市场上有个别商家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蝇头小利,售卖各种假冒伪劣产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正确;
B.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正确;
C.当之无愧:完全当得起,没有可惭愧的地方。意思是接受某种荣誉或称号等是完全够条件的。正确;
D.微不足道:微小的不值一提。与后面的“蝇头小利”语义有重复;
故选D。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 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 2024年3月,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D. 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搭配不当,“看到了”和“久违的乡音”不搭配,应将“和”改为“并听到了”;
B.不合逻辑,删去“超过”或“左右”;
D.语序不当,应该将“研究”和“了解”颠倒位置;
故选C。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花十九年时间主编而成,它与《史记》合称中国的“史学双璧”。
B. 《卖油翁》一文中,卖油翁以一句“我亦无他”来教训康素“你亦无他”,举重若轻,一个沉稳老练、从容自得的长者形象跃然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