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32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期末联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1956年,我国公布推行第一批简化字以后,流行的汉字,便有了简体(简化)字与繁体字明显的区分。学习中文,也就产生了两者之间需要学习哪种字体的选择。按照过去传统,海外华人地区的学校教学和书报印刷,全是采用繁体字,长期以来,给外国学生造成一种偏见,认为现代汉字是以繁体字为主流。如今,情况开始转变,海外华人地区使用简体字的现象增多,最明显的是东南亚华人地区的中文学校已使用简体字读写,报刊印刷也几乎形成简体字天下。
前几年,凡在美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已陆续开始传授简体字读写。尤其破天荒第一遭,2005年5月22日,《纽约时报》上刊载了专栏作家纪思道的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竟用汉字简体字印出文章标题。这种罕见的举动,不营显示追求时尚,也在于紧跟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我们应该看到,由繁体字省笔成的简体字,渐次成为汉字应用的主流,除了中国政治经济影响力的促进,也在于我国特有的方块字本身历经数千年的演变,适应了文字进化弃繁就简这条规律,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汉字的演变,从契刻在甲骨上的甲骨文,到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至在缯帛、简牍,或凿刻在碑石上的小篆和秦篆,都出现过省却笔画的书写。如甲骨文字基本上是象形文字,有些字显得繁复,有些字则简单,这种画象的繁杂和简括,已体现繁写和简写情况。周代的大篆不少字形与甲骨文的象形文字相近,也有较多的字开始符号化。战国文字则以大篆为基础,在笔画上进行了省改。到了秦代,将战国时期各国自行的文字混乱现象以“书同文”的要求,进行统一整理,推行了比大篆多处省笔的官方文字——小篆。当时,民间还流行着一种脱胎于篆文的隶书,人称秦隶。以上各体文字在史学界称为古文字。
汉承秦制,根据传统的书写方式,又在秦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兼取帛书和简文上的一些简化字,形成一种拉直笔画、方折弧角的汉隶。这是我们今天通称的隶书。中国汉字的字形演变到隶书,才成为真正的方块字,才有了明确的笔画数道,才有了可辨别的偏旁部首。随后出现的楷书,正是在汉隶字形框架结构范围内,删繁从简,省笔顺笔,加以规范而成。如果要说传统文字,楷书的出现,体现的就是汉字传统的承传。
其实,汉字字形的简化,不但在不同字体演变过程中,出现了简化笔画的现象,即使在同一种字体的使用过程中,自身也会不断地简化。如甲骨文字目前所见是商代中晚期相对稳定的使用文字,其中的“车”字,就不难看出其形象的一再简化。复杂的“车”字,画着一根横轴,三个车轮,一根直辕,还有缚在辕上的车衡和两副套在马脖上的车轭,渐次简化成一根横轴,两个车轮,一根直辕和一根车衡,减少了车轭,笔画省略很多,但是仍具有车辆的形状。篆书中的甲骨文字痕迹还比较明显,尤其是大篆,有的“车”字,同样画上车轮、车辕、车衡和车辆。西周时期,金文中的“车”宇,仅见车轮和辕、轴,已显象征性,会意成分增多。大约到了战国中晚期,刻在石鼓(唐初曾在西安发现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推行的简化字,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如今已在海外华人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 B.纪思道的文章使用简体字做标题,说明使用简体汉字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C.秦代流行着官方的小篆和民间的秦隶两种文字,秦隶由篆文孕育变化而产生。 D.秦简上为数不少的不正规的篆文,反映出战国时秦系文字中已有大量俗体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推行简化字后,流行汉字有了简体和繁体之分,于是当时外国学生学习中文就纷纷选择简体字。 B.中国汉字的字形演变到楷书,才成为真正的方块字,我们今天所说的“正楷”就是由此而来。C.篆书中“车”字,增加了会意成分,仅突出作为必要部件的车轮、轴和辕,导致其失去了象形意味。 D.小篆是秦国统一天下之后通行的文字,已经比之前的文字简易,但由于线条的原因,还是不易书写。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末段观点“这是一种偏见”的一项是(3分) A.“号”的繁体字写作“號”,而早在北魏时期的云峰山题字中,就已见到简体的“号”字这种写法。 B.我国简化字结构设计原则是“约定俗成、稳步前进”“述而不作”,具体表现为:采纳收集古往今来已有的、通俗的、大众的简化字体,不作任何改进。 C.有些简体字使用者看电影时,能正确理解繁体字幕,去港台旅游,读菜单、景点说明,看指示牌、铁路站名通常没有障碍。 D.现行简化字使用了历代字体书写的笔势习惯,加上字体的不断简化,真正做到了快捷书写,易于书写。 4.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甲骨文的“龙”是不繁复的象形文字,能够基本还原当时所认知的龙形象。 B.金文的“龙”字基本继承了甲骨文的字形,只是细节上稍有变化。 C.篆书和隶书中“龙”的字形已经开始方块化,其原有的形貌特征完全消失。 D.楷书的“龙”字外形与之前变化很大,但书写方便,能够省时省力。 5.哪些因素对古代汉字的简化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赊刀人 顾敬堂
黄泥崴子是贫困村,历年来,上级部门派了好几拨机关人员驻村扶贫,但收效甚微。①天长日久,无论干部还是群众都没有信心了。
这天,村里忽然来了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拿着一个陈旧的账本来到村委会打听。村主任看着账本上的名字很是吃惊:“这是哪年的账目呀?好几个人都不在了……咦,还有我爷爷的名字呢!”
得知村主任的爷爷还在世,这个自称赵国栋的人非常高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