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700字。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八年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褶皱(zhě) 幽悄(qiǎo) 归省(xǐng) 戛然而止(gá)
B. 悬殊(shū) 沟壑(hè) 狩猎(shǒu) 人情事故(shì)
C. 羁绊(jī) 震憾(hàn) 亢奋(kàng) 消声匿迹(xiāo)
D. 龟裂(jūn) 辐射(fú) 怠慢(dài) 海枯石烂(làn)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戛然而止(gá)——jiá;
B.狩猎(shǒu)——shòu,人情事故——人情世故;
C.震憾——震撼,消声匿迹——销声匿迹;
故选D。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四月美在清明,美在谷雨。清明时节霜雪已经远去无踪,天地之间变得______,让人的心情也跟着明快起来。______有些许小雨,打湿了人的发髻,______更增添季节的迷人,增加了人与自然互动的______。
A. 恍然大悟 即使 但 气氛 B. 豁然开朗 即使 却 气氛
C. 豁然开朗 可能 但 氛围 D. 恍然大悟 可能 却 氛围
【答案】B
【解析】
【详解】恍然大悟,意思是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豁然开朗,意思指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结合“天地之间”可知,用“豁然开朗”。
“有些许小雨,打湿了人的发髻”和“更增添季节的迷人”是表示假设和转折关系,故用“即使……却……”或“即使……但……”皆可。
气氛,意思是特定环境中给人强烈感觉的景象或情调。氛围,周围的气氛和情调。意思相似。二者皆可。
故选B。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站在不同高度的书籍上,人们看到的风景各异;从低处的一叶障目到高处的霞光万丈,阅读的厚度,决定了人生格局与眼界心胸。如果把人类文明比作一座山峰,那么雄踞高山之巅的,就是历经世代淘洗而筛选出的经典文本。阅读经典,如同聆听山巅之城的智者们穿越时空的遥远。
A. “在”“一座”“聆听”依次是介词、数量词、动词。
B. “风景各异”“眼界心胸”“经典文本”依次是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C. “阅读的厚度,决定了人生格局与眼界心胸。”句中的主语是“阅读”,谓语是“决定”。
D. “阅读经典,如同聆听山巅之城的智者们穿越时空的遥远。”这句是病句,应在结尾处添加“回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C.有误,结合语法知识分析,“阅读的厚度,决定了人生格局与眼界心胸”一句的主语是“厚度”,“阅读”是定语,谓语是“决定”;
故选C。
4.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世称“五柳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
B.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
D.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它们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有误,柳宗元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五柳先生”是陶渊明 别号;
故选A。
5. 请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完成关于《经典常谈》的读书笔记。
阅读章节 选段 阅读本段的体会与收获
①《< 〉第一》
________ 识字是教育的起步。《周礼??保氏》说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先生教给他们识字。到了汉代,考试史、尚书史(书记秘书)等官,都只凭识字的程度。 ③ __
②《< 〉第四》______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伤的时候,常愿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 学习诗歌,要善于分析其中的情感。
【答案】 ①. 《〈说文解字〉(第一)》 ②. 《〈诗经〉(第四)》 ③. 示例:识字是学习的基础,我们要认识到学习汉字的重要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文学常识及阅读体会。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