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80字。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课型课时】
新授课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理解作者写作思路。
2.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
3.品味文章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
2.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窗外的风特别大,但风吹过去似乎了无痕迹,有谁能捕捉到它的痕迹呢?那还有哪些类似的东西我们也不容易抓住它的痕迹呢?
(绚烂烟花、四季美景、璀璨灯火等)
都说繁华易散,如过眼云烟,但我们却能用特殊的方法去抓住和留下那些美好的东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梦回繁华》,看看张择端如何成就《清明上河图》来留住宋朝昔日繁华美好,品一品作家毛宁又是怎样引领我们去了解其中的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发现枝头晃动的残影是风留下的痕迹,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联想烟花、花开花落等美好瞬间,启发他们领悟虽然美好易逝,但我们脑中的记忆、前人留下的记录等都是美好的证明。借此引入对宋朝繁华以及《清明上河图》的思考。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
2.掌握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
3.品味文章语言,学习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
三、整体感悟
1.快速浏览课文,结合课后阅读提示,思考:文章中呈现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用“我看到了一幅 的《清明上河图》”的句式回答。
交流点拨:
在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
描绘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
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肿,段落清晰,结构严谨;
写实性很强。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阅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清明上河图》的特点: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活。
2.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介绍《清明上河图》。
提示:采用跳跃式阅读,把握作者、规格、手法、内容、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文中筛选关键信息,使同学们在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的基础上,明白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3.探究思考
(1)细读课文第4段,找一找作者是如何介绍《清明上河图》画作的。
交流点拨:
第一层:介绍“画面开卷处”
第二层:介绍“画面中段”
第三层:介绍“画作后段”
细讲画卷内容——空间顺序
(2)毛宁是如何巧妙地把《清明上河图》这一“神作”介绍给大家呢?
交流点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