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70字。
《苏武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苏武传》编排在部编本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主要学习历史著作, 要 求领会其中体现的历史观念、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 《苏武传》选自《汉书》,《汉书》比较 明显地带有个人著述的色彩,感情充沛,文学性强。 《汉书》等史传文学,在《普通高中语 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有如下要求:“精读不同时期、不同体裁、不同风格流派、不 同区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把握其精神内涵和思想价值。”《苏武传》作为《汉书》 中的名篇, 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文学习深入苏武其人,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总的来说, 《苏武传》作为 中华优秀传统性经典文本,对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加强品德修养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从文本角度分析,此文按时间顺序叙述了苏武的事迹,生动刻画了苏武爱国者的形象。 《苏武传》表达了作者对苏武的敬佩和赞美, 深入文本可以挖掘苏武其人的精神内涵和苏武 精神的时代意义。通过从情感(忠诚爱国)、道德(宁死不屈)、意志(坚忍不拔) 三个角度 探究苏武备尝艰辛却矢志不渝的精神力量源泉, 达到学生理解和体悟苏武精神的历史和现实 意义的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 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但本文涉及较多词类活用现象, 如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等, 需要重点强调。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基本能概括出课文的 主要情节、理解课文精彩对话和感悟到对比烘托手法的效果。但是,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 面,学生理解苏武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比较表面和概括化, 存在情感把握不够深入的问题, 特别是不能将苏武精神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联系起来。在学习思考过程中, 也不会主动思考苏 武其人的时代感动精神特质,故这点需要老师设问引导。此外, 《感动中国》作为中央电视 台重点打造的精神品牌栏目, 拥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大多数学生在课下都观看过《感动 中国》,但对此电视节目的实质(“中国精神”“恢宏历史”和“精神史诗”) 不甚了解, 需要 进入视频观看和图片引导环节唤醒学生对“感动”的情感共鸣和价值共识。
基于此,本课预设为第二课时, 预设在学生已完全深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情节脉络和苏 武的事迹之后。在课上依托《感动中国》节目,来主要探求苏武精神的感动特质,在讨论、 交流感悟中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抓住细节,分析苏武的形象特点和精神特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从情感、道德、意志三个角度明确苏武 精神的现代力量和感动特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