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12710字。
重庆市长寿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试题卷总页数:8页。
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需要填涂的地方,一律用2B铅笔涂满涂黑。需要书写的地方一律用0.5MM签字笔书写。
4.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一、文本阅读(共2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作为民族的人文精神的体现,随中华民族的诞生而诞生、发展而发展。中华民族服饰经历了从简朴到复杂再到易简的过程,它广泛地吸收了本土和外来的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在大化流行、融突互补中不断化生新的服饰,使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在世界服饰文化中呈现其绚丽多姿、光彩夺目的独特魅力。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中,形成了它显明的特点,尽管有的需要放弃,有的需要淡化,有的需要改革,有的需要继承,但都是为了适应新的服饰文化的需求。
中华民族服饰随时代的变迁,样式有大变、有小变,有大改、有小改,并不时出现新样式。每个王朝建立后,在因袭前朝服饰时,也总要做些改革,以显示新王朝的所新。秦汉时依“五德终始”思想,各朝所尚之色有异,即使是同一王朝内亦不断变化。唐初,士庶不得穿赤黄色。武德四年(621)下敕定三品以上著紫袍,五品以上穿朱,六品以下直至庶民均著黄袍,而与唐初只许皇帝服赤黄袍衫不同。
服饰即使是祖制,也不是祖宗之法不可变。明嘉靖八年世宗同意张璁意见,择吉更正其制,玄衣黄裳,衣裳各六章,衣六章古以绘,改当以织。服饰改革都是适应当时需要的,并非固定不变。
服饰文化作为礼制的重要内容,故二十四史大都修有《舆服志》,有的置于《礼仪志》中。礼以别,乐以和。礼就是区别贵贱上下的,因此,服饰表现等级的差分,便是其应有之义。隋唐五代时皇帝穿赭黄色袍衫,“隋文帝听朝之服,以赭黄文绫袍”,与贵臣通服,唐高祖亦服赭黄袍,“既而天子袍衫稍用赤黄,遂禁臣民服”。各品官员亦加区别:紫为三品、绯为四品、浅绯为五品、深绿为六品,浅绿为七品、深青为八品、浅青为九品之服,并加以固定化和制度化,不得僭越。开元上年(716)唐玄宗曾颁《禁僭用服色诏》。自唐太宗制定各品服色后,即使是外穿品服,不敢有违礼仪服制,但内衣也被限定于品服之内,亦可见贵贱之辨的严格。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各有自己民族服饰,一直沿袭到现在,凸显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多样性、丰富性。契丹族在后唐明宗时阿保机已是“被锦袍,大带垂后”,在入主黄河流城后,采用汉、契丹两制并行服饰。吐谷浑男子穿长裙缯帽。党项人多服装褐,后建西夏国,元昊反对其父附宋而衣锦绮,他制定衣冠制度,“始衣白窄衫、毡冠红里,”文武百官服紫衣、绯衣。“便服则紫皂地绣盘毯子花旋襕,束带。民庶青绿,以别贵贱”。女真族早年俗好衣白,栎发垂肩,与契丹异,贵贱以布的精细为别,贫富皆衣皮御寒。金建国后仿宋朝舆服制度,《金史•舆服志》有载:“章宗时(1190-1208),礼官请参酌汉唐,更制祭服,青衣朱裳,去貂蝉坚笔,以别于朝服。惟公朝则又有紫、绯、绿三等之服,与夫窄紫、展皂等事。”官员和士人“许服花纱绫罗丝绸”,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在世界服饰文化中有着独特魅力,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它随中华民族的诞生而诞生,经历了从简朴到复杂再到易简的过程。
B.中国历代王朝建立后都会对服饰制度进行改革,如明嘉靖八年的服饰改革对服饰的颜色和款式都做了不同程度地改变,以绘代织,从而适应时代需要。
C.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各有自己的民族服饰,但是在表现贵贱上下等级时却表现出了一致性,都是以服色加以区分,以显示贵贱之辨的严格。
D.中华民族在发展中历经改朝换代,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却不断传承延续,形成了显明的特点,并成为彰显民族典章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标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代在发展进步,服饰也需要改变,为了适应新的服饰文化的需求,对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需要批判地继承。
B.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的忠诚粉丝,如果想要了解某一朝代的服饰文化,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或能满足你的需要。
C.文成公主把中原服饰带到吐蕃后,促进了两地服饰文化交流,吐蕃学穿中原服饰,中原也出现“非华风”时世妆。
D.“越是民族性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因此要创造出世界一流的服装品牌,必须融人本民族元素和服饰文化。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原服饰文化影响的一项是( )(3分)
A.契丹实行汉、契丹两制并行的服饰制度
B.党项人男女贵贱皆“衣皮毛”
C.金国的礼官祭服,青衣朱裳
D.吐蕃君臣去掉毡裘,改穿绢绮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4~7题。
下跪何人
阎秀丽
戏台空落落的,早已不复初时盛况。几面褪色的小旗子,哗啦啦地翻卷着老刘的记忆。
戏台是依场地斜坡露天搭建的土台。老刘想起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壁虎般趴在戏台前,仰脖看台上大人精彩纷呈地唱戏,有时不慎会被踢起的尘土眯了眼。
老刘往四周看了看,寂静无人,便走到戏台上,嘴里哐切切哐切切地打着节拍,从一侧提甲出场,云手、踢脚、跨腿、整袖、正冠,凭着记忆,却也把一套“起霸”做得如行云流水。没想到骑马蹲裆时,老刘一个趔趄,差点儿摔在戏台上。老刘怔了一下,总感觉差点儿意思,遂清清嗓子,将中指和食指并拢,指着台下,厉声道:“呔,来将通名!”
没有回音,哗啦啦的小旗子倒也增了千军万马的气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