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220字。
浙江省嘉兴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阅读理解与欣赏
学会批注是阅读文章的好方法。请你阅读下面散文,完成相关批注任务。
大洼地一夜
①我不敢忘记大洼地的一夜。②那是一个冬天,我跟着老于去打猎,一直到了秦岭深处。不能赶回去,我们便决定到山沟里的树林子去寻些干柴,要在梁畔里取暖过夜了。这当儿,月亮已经上来,雪地上一片白亮,我们一直向林子里走,来到了一块大洼地里。
③大洼地的雪比山梁上厚多了,脚踩下去,就没了腿肚,走起来很是艰难。秋天的枯草全倒伏着,偶尔有一撮两撮露出还绣着白毛穗的茎尖,但冰得坚硬,一撞就脆折了。一切树木,几乎都是一搂粗的、两搂粗的百年物,叶已落尽,枝丫如爪一样扭曲,每一截曲处,每一个疤上,都驻着落雪,月光下黑森森地亮着点点白光,像怪兽的眼。枯朽的原木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一半被雪埋着,一半斜仄着,满身的木耳和苔叶,茸茸地像长了毛似的。我们站在一棵枯了半边的古木下,不知道这洼地到底多么大,秃树过去,是一片黑黝黝的松柏,呈现着一个挨一个三角形状的小山模样,后边便是一片灰色,再后去,全然一个白色,什么也无法分辨了。
④我们小心翼翼地站了一会儿,一时觉得身骨瘦起来,而且特别冷;赶忙就低头寻着干柴。干柴倒容易找,只要拖出一截枯木来,立即就能扳下一堆干枝,雪虽然在埋着,却干得很脆,发出“嘎喇喇”响声。很快集起一个大堆,我们拼足了全部力气,每人扛起了一大捆。站起来,小腿就哗哗地颤,扶定一棵树往上看,望不见树顶,我第一次感到我们太渺小了,简直像一片树叶。低头看洼地这么多干柴,我们尽一切力量,而充其量不过拿走微不足道的一点儿,又觉得像蚂蚁在粮仓里拖走一粒小米一样可怜。
⑤我们开始向前挪步,便发现什么路也没有,也看不见任何走过的痕迹;一切都静下来,像死了一般可怕。这是一块从未有人来过,也从未有人知道的地方吗?难道我们的突然到来,不速之客使这个世界惊讶了?但我们立即恐惧起来,觉得正是这种寂静是有着什么目光在盯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同时便听到了自己的呼吸声和每一脚起落的沙沙声。
⑥霎时间我们全慌了,扛了柴捆急急往出口奔走。但糟糕的事发生了!我们一时竟不知了归路,从一棵树下蹚雪到另一棵树下,又到另一个树下……跌了几跤,转来拐去,约莫半个小时过去了,最后发觉又转到刚才转到的树下。老于划亮了火柴,我们就靠在一起,划掉一根,又划掉一根,十几根火柴划完了,我们冷静下来,终于看清来时的那棵枯了半边的古木,才手拉手从那里爬上山梁了。
⑦回到梁畔,再不觉得冷,只感到离奇。老于说,这是精神作用,划了火柴,是自己给自己壮了胆的。
⑧“大自然于人是多么不可知啊!”我说。
⑨老于却叫起妙来:“知道了大自然于人不可知,正是我们从此可知大自然了。”
⑩“啊,神秘的大自然!”
??“不,神秘的应该是人,我们的脚印不是留在那里了吗?”
(选自散文集《万物有灵》,作者贾平凹有删改。) 【批注1】文中画框句子体现了行踪。
【批注2】画横线句子形象地描写了初见大洼地的景象:______,也表现了作者的______心情。
【批注3】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真是太渺小了!
【批注4】为什么说“神秘的应该是人”呢?
1.请根据“我们的行踪”,补全表现“我”当时情绪变化的词句。
我们的行踪
来到一块大洼地里
站在枯了半边的古木下
寻干柴途中扶定一棵树往上看
向前挪步踏上归途
回到梁畔 表现情绪体验的词句
阴森可怖
特别冷
____________
起先恐惧、慌张,继而冷静
____________
2.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补充完成【批注2】。
3.认真阅读并思考选文,解答【批注4】中的疑惑。
小贴士
课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名句:“不见自然生物痕迹,但今天确有人活在各拉丹冬的近旁。”
4.研究小组想把《大洼地一夜》编入八下课本第五单元一起学习,你觉得合适吗?请阐述你的看法。(提示:可从单元主题、文章体裁、写作手法等角度比较思考。)
第五单元
目录及单元提要
17壶口瀑布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19*登勃朗峰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阅读这类文章,随着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学习本单元,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八年级举行“《列子》寓言故事会”,请你参与并完成学习任务单。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