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230字。

  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24.6)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中国建筑体系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与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门、窗、墙、瓦、槛、阶、栏杆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杆、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材料二:
  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非中国本有的观念,但结果仍以中国风格造成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驰名世界。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今后的中国建筑自亦不能例外。
  如何发扬光大我国民族建筑技艺之特点,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建筑如同语言文字,带有各自民族的特点,其中经过了时间考验、受人喜爱并沿用下来的惯例才成为法式,如斗拱、庭院等的构成方式。
  B.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或是构件与构件之间,都有其独特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就像各种具体的建筑实物一样,可以千变万化。
  C.那些起源于别国的建筑,也能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中国的建筑”,只要这些建筑具有了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了相应的“文法”。
  D.我国民族建筑技艺特点的传承和发展,得益于历史上无名匠师的贡献,今后则需要近代建筑师在创新的同时保有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庭院、楼宇、影璧等中国建筑,但是两篇材料论述的重点并不相同。
  B.中国建筑遵循几千年沿用并发展的“法式”,可见艺术的创造和进境不能完全脱离传统基础。
  C.艺术无国界,对建筑中的中国质素作专业研究就会发现,中西方的趣味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
  D.若无视中国传统习惯和趣味,向西方建筑学习就可能有削足适履、张冠李戴、东施效颦之嫌。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发展我国建筑的建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一)
  此后大约十几天,大家正已渐渐忘却了先前的事,卫老婆子忽而带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进来了,说那是祥林嫂的婆婆。那女人虽是山里人模样,然而应酬很从容,说话也能干,寒暄之后,就赔罪,说她特来叫她的儿媳回家去,因为开春事务忙,而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够了。
  “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四叔说。
  于是算清了工钱,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她全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