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10字。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知人论世、意象、由景及人的过渡)
2、进一步明确“意象”及其作用
3、明确本诗的艺术特色并运用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
一、导入新课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踏入一位杰出诗人的创作世界,他是郭沫若先生。你可能会想,为什么我们要研究一个生活在上个世纪初的诗人?那是因为郭沫若的现代诗作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如此富有活力,充满着反抗、创新和对力量的赞颂,让我们能够穿越时光,感受到那个激荡的时代精神。
这首诗是郭沫若在1919年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下创作的,当时他远渡重洋回到祖国,站在日本横滨的海岸边,面对着汹涌的大海,他的内心受到了激荡,创作出了一幅雄奇壮阔、流动奔腾的画面。这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对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象征。
郭沫若的现代诗不仅仅局限于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当时社会的反抗与叛逆。在《女神》中,他诞生了一位象征反抗精神的女神,挑战整个黑暗的大牢笼。而《凤凰涅磐》则描绘了凤凰在自焚前的歌唱,象征着与朽败的旧世界决裂的强烈爆发与燃烧。他还在《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表白对自然与社会界一切象征生命的崇拜,对旧传统的蔑视表露无遗。
郭沫若对力量、创造和反抗的思考在多个作品中得以体现,他相信毁坏与创造是万物发展的法则。同时,他对20世纪科学文明的讴歌,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歌唱,都在他的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通过学习郭沫若的现代诗,我们将共同探索那个充满激荡与创新的时代精神,感受诗人对力量、自然、科学和反抗的深刻思考。这也是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对于高一的大家来说,将是一次令人兴奋的冒险。让我们一起打开现代诗的大门,发现其中的奇妙之处吧!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深入探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的一部分,特别是关于巨人吹响号角的部分。请问,在这段文字中,巨人吹响号角的形象是如何展现的呢?
学生 A,你可以先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 A:在这段文字中,巨人是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的巨大形象,他可以全方位俯瞰地球,吹响号角。号角的声音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北冰洋的晴景中回荡,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还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
老师:不错,你描述得很生动。这个巨人的形象确实是十分巍峨而宏伟的。现在,我想请其他同学分享一下,这部分文字中洪涛所展现的特点和意义是什么?
学生 B,你来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 B:洪涛在这里表现得很有力量,像是排山倒海一般,既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人们需要掌握和驾驭这股力量。
老师:很好,你指出了洪涛的力量既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