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40字。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深入分析文本,并由一篇到一类,在文本分析层面总结归纳阅读经验。
【课型】
文本分析课
【教学过程】
一、知文体
鲁迅先生的文章在很多同学的印象中基本上就三个字:“读不懂”,那看看我们今天能不能化难为易,把先生的这篇文章基本读懂。文章题目中有 “记念”二字,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念性散文。“记念”是对特定对象的回忆,在回忆中叙事、抒情和评价。那么这篇文章究竟“记念”了什么?为何如此“记念”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明“记念”
(一)明确“记念”对象
师:作为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念性散文,我们需要明确记念的对象,那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是在记念谁呢?
生: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
师:着笔最多的是哪些?
生:白莽和柔石。
(二)分析示范:白莽形象
师:鲁迅先生首先“记念”的是白莽。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在记念白莽时,先生写了哪些关于白莽的具体事件呢?
生:我找到五件事。一是鲁迅发信讨要原文,白莽亲自送来《彼得斐传》;二是白莽在翻译时故意将“国民诗人”译为“民众诗人”;三是白莽写信表达对“我”的初印象——话少而冷、受到威压;四是大热天与白莽相见,白莽穿厚棉袍;五是白莽在狱中给“我”寄来四行格言诗。
师: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和完善?
生:我觉得第三部分也有写白莽的,第三部分写了白莽入狱,书被没收。
生:还有第四部分,也说了白莽被捕,交代白莽就是殷夫。
师:我们发现写白莽的地方,有集中也有分散,这可能是先生写作时有意这样组织材料,我们在筛选信息的时候要留心。
师:根据刚才的梳理,大致可以概括出这样一些事件:
第一次见面:送翻译的《彼得斐传》、白莽的外貌、基本忘记的谈话;校对白莽译文,发现故意曲译“国民诗人”;白莽写信表达对“我”初印象(误会):话少而冷、受到威压;“我”写信解释,送彼得斐的两本集子,建议翻译几首彼得斐的诗歌。
第二次见面:送译诗,谈话多了一些。
第三次见面:出狱后大热天穿棉袍来见“我”。
左联成立后:白莽与柔石一同被捕,送书被没收。
白莽遇害后:钢笔翻译的四行“格言”诗。
从先生所叙述的这些事件中,大家认为白莽是一个什么样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