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230字。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熵这个概念,是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1865年提出的,希腊语中意为“内在”,即“一个系统内在性质的改变”。
熵代表了系统的混乱程度,系统越有序,熵值就越小;系统越无序,熵值就越大。由能量守恒定律,我们知道能量的总和是不变的,可是能量无法百分百地转换,这些损耗的能量就是熵。熵增定律认为在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孤立系统内,能量只能朝着一个方向转化,即从有秩序到无秩序。
是不是还是觉得云里雾里?
举个例子,假设你的面前放置着一杯冰和一杯常温水,你觉得哪个混乱度更高?相信大多数人会说冰,但其实常温水的混乱度更高。我们知道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同的是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的距离不一样。冰具有四面体晶体结构,这个四面体是通过氢键形成的,晶体中水分子之间距离小,排列规律有序。而液体水的形成拆散了大量的氢键,使得分子间排列变得无序,故熵变大,混乱度升高。
做家长的人也一定深有感触,孩子们玩玩具时如果没有约束,一定会把屋子搅得天翻地覆、无从下脚。如果我们把一个玩具看作是元素,把所有玩具看作一个系统,这个系统这时就从整齐变成了混乱,要想找到某个心爱的玩具就变得非常困难,因为它可能出现在任何角落。这个场景可帮助我们理解熵增的原理。
我们也可以通过可能性或概率的方式来考虑熵。比如屋子里有100个可以放置物品的位置,假定我们要摆放20件物品,通过排列组合,就可以算出20件物品放置在100个位置上,其总的放置方案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5.36 种
因此,一件事物长久地保持稳定是不可能的,无序则是必然,所以有序很容易变为无序,这说明了任何事物都是从有序朝着无序即朝熵增方向发展的。
熵增定律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从一定的价值与结构开始,然后不可挽回地走向混乱乃至荒废。无论在地球上还是宇宙或任何地方建立起任何秩序,都会以周围环境更大的秩序混乱作为代价。就好像我们身处的巨型城市造成了能量的过度投入与四处耗散:煤炭燃烧的能量并没有消失,而是经过转化随着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一起散发到了空间中;食品的过度包装,也在大量消耗地球能量;塑料、金属未经回收利用,被掩埋到环境中,必然造成环境的污染。这些都产生了熵。因此,低熵农业、低熵工业、低熵生活等等已经成为人类维系自身生存必须做的事情。
在默认情况下,我们生活中的每件事都处于高熵状态,除非我们倾注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正如水从高处流到低处,电流从高势能流向低势能,如果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所有的事物都在向着无序和混乱发展。
所以,当熵增定律回归到日常生活中,就该知道假如我们不去对抗熵增定律的话,大至宇宙的运行,小到企业、团队的管理,甚至个人的生活,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脱离掌控。
(摘编自邢美波《为什么生活需要低熵?》)
材料二:
熵增定律的最重要之处莫过于它对时间的定义。然而,经典物理学的时间是可以沿着两个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进行的,运动物体的每一个变化,至少在理论上是可以被逆转的,完全可以有正的时间和负的时间。事实是,一旦我们把一段尼亚加拉大瀑布一泻而下的片子倒过来放,那时一切都会显得荒唐可笑了。这么一来,水就会从底下向瀑布顶上流去。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熵,代表的是系统混乱程度。一个事物发展的无序性越强,其系统内能量的损耗就越多。
B.从有序变为无序,是事物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即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一定符合熵增定律。
C.一件事物走向荒废的结果是注定的,因此我们生活中每件事的高熵状态都是不可调控的。
D.牛顿力学模式告诉我们:时间似乎是世界上的一个独立过程,理论上凡过去的都可挽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水比冰的混乱度更高,说明同量的水分子在液体状态下熵值更大,即损耗的能量更多。
B.根据熵增定律,每当一种新的物质生成,都必然以周围相应物质的能量损耗作为代价。
C.长远来看,熵增是无法挽回的,但适度地对抗熵增定律,可以让社会发展得更加美好。
D.继续高耗能发展模式,时间的运转就会变快;相反,低熵生活则可以将这一结果逆转。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时间箭头理论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任何一个物质系统的无序度总是在增加,而系统的无序程度越高就越难回到以前的有序状态。
B.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当一个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它所经历的时间相对于静止观察者会变慢,即“时间膨胀”。
C.霍金在《时间简史》中指出,心理学时间箭头是我们感觉时间流逝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我们可以记忆过去而不是未来。
D.意大利物理学家卡罗•罗维理用计时器测量到了时间的延迟,即时间存在不一致性,时间的流逝在高山上要比海平面快。
4.下列对材料有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借助公式,使我们从概率的角度直观地理解了事物趋于不稳定的无限可能性。
B.材料一以水流和电流作比喻,证明了如果没有外力干预每件事都会处于高熵状态。
C.材料二引用开尔文的名言,可以让读者形象地感受经典物理学对时间流向的理解。
D.材料二驳斥了牛顿力学所代表的经典物理学的时间理念,以帮读者建立新的世界观。
5.“对抗熵增定律”在两则材料中均有提及。请阐释其出共同内涵,并简析各自目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女兵 邓友梅
周忆严和两个战士分成三路,向铁路方向出发,仍然没有任何女兵的踪迹。忆严正在为难,南边不远处传来了飞机扫射轰炸声。忆严说:“敌机轰炸,想必有我们的部队,咱们稍微往南再找找不好吗?”于是向右转,三个人远远地沿着铁路线向南走。
走了一里多地,看到南北小路跑来三个人,两女一男,全是老百姓。三个人却是边走边打,二班长和王金宝不知该不该为劝架而暴露目标,忆严看了一会儿大叫道:“快上去!那两个女的是我们同志,男的是个人贩子。”
二班长和战士立刻冲了出去。人贩子一看忽然钻出来的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